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木部 >>

注音: ㄍㄜˊ 讀音: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6   總筆畫: 10

五筆86/98:STKG   倉頡:DHER   鄭碼: FRJ   電碼: 2706

筆順編號: 1234354251   四角號碼: 47964   UNICODE: 683C


基本意思

  ㄍㄜˊ
  1.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:~子紙。方~兒布。
  2. 法式,標準:~局。~律。~式。~言。合~。資~。
  3. 表現出來的品質:~調。風~。人~。國~。性~。
  4. 阻礙,隔閡:~~不入。
  5. 擊,打:~斗。~殺。
  6. 推究:~致。
  7. 樹的長枝。
  8. 至,來:~于上下。
  9. 感通:~于皇天。
  10. 變革,糾正:~非。
  11. 某些語言中的語法范疇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case   metre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gaak3
  • 客家話:[東莞腔]gak7[沙頭角腔]gak7[梅縣腔]gak7get7[臺灣四縣腔]gak7giet7[客英字典]get7gak7giet7[陸豐腔]gak7[客語拼音字匯]gag5ged5giad5[寶安腔]gak7[海陸豐腔]gak7giet7

詳細意思解釋

<象>

  1. 形容某些碰擊、斷裂聲。如:格登(走路時腳踏地的聲音);格剌子(角落;偏僻的地方);格支支(物體斷裂、撞擊、摩擦的聲音);格喳(木棍斷裂聲)
  2. 另見 gé

詞性變化

〈動〉

  1. 阻止;擱置 [hinder;shelve]
    1. 形格勢禁,則自為解耳。——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附《孫臏傳》
  2. 又如:格沮(阻止,阻擋);格格不入(相互抵觸);格閡(阻隔,隔閡);格塞(阻塞,不通順);格礙(阻礙,障礙);格筆(筆架;擱筆,停止寫作)
  3. 糾正,匡正 [correct]
    1. 人不足與適(同「謫」)也,政不足閑(非議)也;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。——《孟子·離婁上》
  4. 又如:格非(匡正邪辟謬誤的心);格心(匡正思想;歸正之心);格正(匡正時弊;糾正)
  5. 推究 [examine]
    1. 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——《禮記·大學》
  6. 又如:格術(格物之術);格量(推度;衡量);格物致知(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);格候(謂推算季候節氣)
  7. 量度;衡量 [measure;weigh]。如:格知(度知,量度);格量(衡量;推究);格評(測量評定)
  8. 擊打;格斗 [grapple]
    1. 格者不舍。——《荀子·議兵》
    2. 窮寇不格。——《周書·武稱》
    3. 皆可格殺。——《后漢書·劉盆子傳》
    4. 乃解衣就(接受)格。——《后漢書·鐘離意傳》
    5. 男兒寧當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長城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飲馬長城窟行》
  9. 又如:格擊(格斗);格拒(抵抗;格斗);格戰(格斗,搏斗)
  10. 擊殺;搏殺 [kill]
    1. 郢人等告 定國, 定國使謁者以他法劾捕格殺 郢人以滅口。——《史記·荊燕世家》
  11. 又如:格化(斬殺);格敵(殺敵);格斬(擊殺)
  12. 抗拒;抗御 [resist]
    1. 嘗從行,有所沖陷折關及格猛獸。——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
  13. 又如:格拒(抗拒格斗);格迕(抵觸,不合)
  14. 古書借「格」為「佫」。來到,到達 [arrive]
    1. 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——《書·舜典》
    2. 格爾眾庶,悉聽朕言。——《書·湯誓》
    3. 天迪格保。——《書·召誥》
    4. 惟先格王。——《書·高宗肜日》
    5. 祖考來格。——《書·益稷》
    6. 格于皇天。——《書·君誥》
  15. 又如:格思(來,到。思,語助詞)

〈形〉

  1. 拘執 [stubborn]。如:格虜(傲慢的奴仆);格孽(方言。意謂爭吵、吵鬧);格仆(強悍的奴仆)
  2. 被限制,受局限 [limited]。如:格限(指規定的資格);格于成例(被條例所限制,不能通融辦理)
  3. 圣的 [sacred]。如:格人(至道之人;有識之人);格王(至道之王;圣王)
  4. 吉祥 [lucky]。如:格命(猶大命,福命);格保(降臨保佑)
  5. 正確 [correct]。如:格論(精當的言論;至理名言);格訓(正確而至當的訓示);格尚(方正高尚)
  6. 通「嘏」( gǔ)。大 [big]
    1. 孝友時格,永乃保之。——《儀禮·士冠禮》
    2. 以格于主人。——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
  7. 又如:格命(皇命)

〈代〉

  1. 〈方〉∶這;那 [this; that]。如:格個(這個);格號(這種);格注(這筆;這注);格格(這個)
  2. 語助詞。的 [of]。如:格來(方言。著哩);格呢(方言。的呢);格落(方言。的了)
  3. 另見 gē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辰集中》《木字部》 ·格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
  • 《唐韻》古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各額切,音隔。《說文》木長貌。《徐曰》樹高長枝爲格。 又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格于上下。 又來也。《書·舜典》帝曰:格汝舜。 又感通。《書·說命》格于皇天。 又變革也。《書·益稷謨》格則承之庸之。 又格,窮究也。窮之而得亦曰格。《大學》致知在格物。又物格而後知至。 又法式。《禮·緇衣》言有物而行有格也。 又正也。《書·冏命》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。 又登也。《書·呂》皆聽朕言,庶有格命。《疏》格命,謂登壽考者。 又牴牾曰格。《周語》穀洛鬭。韋昭云:二水格。 又頑梗不服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服者不禽,格者不赦。 又也。《詩·魯頌》在泮獻馘。《鄭箋》馘謂所格者之左耳。 又舉持物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格格,舉也。 又格也。凡書架、肉架皆曰格。《周禮·牛人註》掛肉格。 又敵也。《史記·張儀傳》驅羣羊攻猛虎,不格明矣。 又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寅曰攝提格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格,陞也。《方言》齊、魯曰,梁、益曰格。 又標準也。《後漢·博奕傳》朝廷重其方格。 又格例。《唐書·裴光庭傳》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爲限,所獎拔惟其才,光庭懲之,乃爲循資格。 又《廣韻》度也,量也。 又姓。《統譜》漢格班。 又《唐韻》古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葛鶴切,音各。樹枝也。 又廢格,阻格也。《前漢·梁孝王傳》袁盎有所關說,大后議格。 又格五,角戲也。《前漢·吾丘壽王傳》以善格五召待詔。 又杙也。亦以杙格獸也。《莊子·胠篋篇》削格羅落罘之知多,則獸亂于澤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峭格周施。 又捍格,不相入也。《禮·學記》發然後禁,則捍格而不勝。《註》格,胡客反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歷各切,音洛。籬落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謂之虎落。《揚雄·羽獵賦》謂之虎路。通作格。 又《類篇》曷各切,音鶴。格澤,妖星也。見《史記·天官書》。*考證:〔《書·冋命》繩愆糾繆。〕 謹照原文冋改冏。繆改謬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六》《木部》 ·格
  • 木長皃。從木各聲。古百切

English

pattern, standard, form; style

格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