殤
注音: ㄕㄤ 讀音: shāng
五筆86/98: GQTR 倉頡:MNONH 鄭碼: ARYO 電碼: 2999
筆順編號:135431533 四角號碼: 18227 UNICODE:6B87
基本意思
(殤)
shāng ㄕㄤˉ- 未成年而死:幼子早~。
- 為國戰死者:國~。~魂。
英漢互譯
- die young
方言注音
- 粵語:soeng1
詳細意思解釋
- 殤
殤 shāng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歺( è),傷省聲。「歺」是剔肉剩下的骨頭,與「死」有關。本義:未成年而死)
- 同本義。亦稱「殤折」、「殤夭」 [die young]
- 殤,不成人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,十五至十二為中殤,十一至八歲為下殤,不滿八歲以下為無服之殤。——《儀禮·喪服傳》
- 未家短折曰殤。——《周禮·謚法》
-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為亡作。——晉·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
- 又如:殤折,殤夭(夭折)
- 橫死,非正常死亡 [die a violent death]。如:殤亡(橫死)
詞性變化
- 殤
殤 shāng〈名〉
- 未成年而死的人。亦稱「殤子」 [die-young person]
- 病逛而藥不變,向之壽民,今為殤子矣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- 又如:殤服(古代為殤亡者居喪的服制);殤宮(殤者的靈魂)
- 死在外面的人;戰死者 [the dead in a battle]
- 無主之鬼謂之殤。——《小爾雅》
- 禁遷葬者與嫁殤者。——《周禮·媒氏》。注:「謂嫁死人也。今時娶會是也。」
- 投軀報明主,身死為國殤。——鮑照《代出自薊北門行》
- 又如:國殤(為國犧牲死于戰場的人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辰集下》《歹字部》 ·殤
- 《唐韻》式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尸羊切,音商。未成人喪也。《禮·喪服傳》年十六至十九死爲長殤,十二至十五死爲中殤,八歲至十一歲死爲下殤,七歲以下爲無服之殤,生未三月不爲殤。又《禮·檀弓》周人以殷人之棺槨葬長殤,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殤、下殤,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媒氏》禁嫁殤者。《註》殤十九以下。 又諡法之一。《汲冢周書》短折不成曰殤,未家短折曰殤。 又死於國事、無主之鬼曰國殤。《楚辭》有《國殤》篇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歺部》 ·殤
- 不成人也。人年十九至十六死,爲長殤;十五至十二死,爲中殤;十一至八歲死,爲下殤。從歺,傷省聲。式陽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