軛
注音: ㄜˋ 讀音: è
簡體部首:車 簡體部外筆畫:4 簡體總筆畫:8
繁體部首:車
五筆86/98:LDBN 倉頡: KQMSU 鄭碼:HEGY 電碼: 6515
筆順編號: 15211355 四角號碼: 41512 UNICODE: 8F6D
基本意思
(軛)
è ㄜˋ- 駕車時擱在牛馬頸上的曲木。
英漢互譯
- yoke
方言注音
- 粵語:aak1ngaak1
詳細意思解釋
- 軛
軛、軶 è〈名〉(形聲。從車,厄聲。本義: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) 同本義 [yoke]
- 軛,轅前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注:「轅前者,謂衡也。」
- 楔貌如軶。——《儀禮·既夕禮》
- 三公奉軶持納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
- 牽牛(牽牛星)不負軛。——《古詩十九首》
詞性變化
- 軛
軛 è〈動〉
- 束縛 [bind]
- 君以名桎臣,官以名軛民,父以名壓子。——譚嗣同《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》
- 控制 [control]
- 意大利之大部被軛于 奧國。—— 梁啟超《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下》《車字部》 ·軛
- 《廣韻》於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乙革切,音厄。《正韻》轅端橫木,駕馬領者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輈人衡任。《註》衡任謂兩軛之閒也。《疏》服馬有二,一馬有一軛。軛者,厄馬領不得出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枙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加之以衡枙。 又葉乙役切,音鬱。《古詩》南箕北有斗,牽牛不負軛。良無磐石固,虛名復何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