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灬部 >>

注音: ㄌㄧㄝˋ 讀音: liè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6 總筆畫: 10

簡體部首:  簡體部外筆畫: 6 簡體總筆畫:10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GQJO 倉頡:MNF 鄭碼:ARKU 電碼:3525

筆順編號:1354224444 四角號碼:12330 UNICODE: 70C8


基本意思

liè   ㄌㄧㄝˋ
  1. 火勢猛;引申為猛,厲害:~火。~焰。~酒。~馬。~性。激~。劇~。
  2. 氣勢盛大:轟轟~~。
  3. 剛直,有高貴品格的;為正義而死難的:~女。壯~。先~。~士。
  4. 功業:功~。
  5. 古同列,行列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intense stern strong upright violent 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lit6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liet8[東莞腔]let8[臺灣四縣腔]liet8[寶安腔]let8[陸豐腔]liat8[梅縣腔]liap8liet8[客語拼音字匯]liad6[客英字典]liet8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liè

〈形〉

  1. (形聲。從火,列聲。「火」字在下面一般寫作四點。本義:火勢猛)
  2. 同本義 [raging]
    1. 烈,火猛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如火烈烈。——《詩·商頌·長發》
    3. 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
    4. 火烈風猛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  3. 又如:烈燒(熾烈的野火);烈燧(熾烈的烽火);烈烈(猛火炎熾貌);烈光(熾熱的陽光)
  4. 猛烈;激烈 [violent]
    1. 其使民也酷烈。——《荀子·議兵》
    2. 一之曰觱發,二之曰栗烈。——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
    3. 迅雷風烈必變。——《論語·鄉黨》
    4. 冬日烈烈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
    5. 窮冬烈風,大雪深數尺。——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    6. 烈風雷雨弗迷。——《書·舜典》
    7. 鏟刈穢草,伐去惡木,烈火而焚之。——柳宗元《永州八記》
  5. 又如:烈毒(劇毒);烈栗(劇烈的震動);烈盛(猛烈);烈寒(嚴寒);烈烈轟轟(轟轟烈烈。形容氣魄宏偉,聲勢浩大)
  6. 剛直;堅貞 [staunch and upright]
    1. 貞魂烈魄憐巾幗。——李慈銘《感事》
  7. 又如:烈漢(性格剛烈的男子漢);烈直(剛烈耿直);烈性子(性格剛烈)
  8. 光明;顯赫 [bright]
    1. 君有烈名。——《國語》
    2. 休有烈光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載見》
  9. 又如:烈文(光明文采);烈光(光輝、榮耀);烈烈(鮮明燦爛的樣子)
  10. 濃烈 [strong]。含有高濃度酒精的,食物味道濃烈的。如:烈酒
  11. 嚴厲;嚴重 [stern; severe]
    1.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到此矣。——龔自珍《病梅館記》
  12. 又如:烈君(嚴厲的君主)
  13. 美好;優美 [fine; beantiful]
    1. 聲烈遐布。——嵇康《琴賦》

詞性變化

  • liè

〈名〉

  1. 功業 [contribution]
    1. 成王不能共事天地,修 文、 武之烈。——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
    2. 兼仗父兄之烈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  2. 又如:烈所(功業之所在);烈祖(建立功業的先祖);烈烈(功業德行顯赫貌)
  3. 重義輕生或建功立業 [martyr]。如:先烈;烈屬
  4. 通「癘」。惡疾 [leprosy]
    1. 肆戎疾不殄,烈假不瑕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思齊》
  5. 通「列」。行列 [row]
    1. 叔在藪,火烈具舉。——《詩·鄭風·大叔于田》
  • liè

〈動〉燒 [burn]

    1. 益烈山澤而焚之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    2.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。——關漢卿《竇娥冤》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巳集中》《火字部》 ·烈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
  • 〔古文〕煭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蘗切,音列。《說文》火猛也。《玉篇》熱也。《書·胤征》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 又《詩·鄭風》火烈具舉。《傳》烈,列也。《箋》列人持火具舉,言衆同心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業也。《書·伊訓》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。《傳》湯有功烈之祖,故稱焉。 又《詩·小雅》烝衎烈祖。《箋》烈,美也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光也。《詩·周頌》休有烈光。 又《爾雅·釋訓》烈烈,威也。《詩·小雅》烈烈征師。《箋》烈烈,威武貌。 又《詩·小雅》憂心烈烈。《箋》烈烈,憂貌。 又《詩·小雅》南山烈烈。《傳》烈烈然至難也。《疏》値時寒甚,視南山則烈烈然,愴其至役之勞苦,而情以爲至難也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餘也。《註》鄭之閒曰烈。《揚子·方言》晉衞之閒曰烈。 又《詩·大雅·雲漢序》宣王承厲王之烈。《箋》烈,餘也。 又《孟子》於今爲烈,如之何其受之。《註》於今爲烈烈明法,如之何受其餽也。 又《韻會》毒也。《前漢·公孫弘傳》若湯之旱,則桀之餘烈也。 又《戰國策》聞弦者,音烈而高飛。《註》烈,猛也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烈,暴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皆以酷烈爲聲。 又《諡法》有功安民曰烈。秉德遵業曰烈。 又《集韻》忠烈也。《韻會》剛正曰烈。《史記·伯夷傳》烈士徇名。又《聶政傳》乃其亦烈女也。 又《爾雅·釋草疏》本草,石蕓味甘。一名螫烈。 又《通典·兵制》五人爲烈,烈有頭目。詳火字註。 又姓。《拾遺記》烈裔工畫。 又與裂通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軍人分烈莽身支節。 又《唐韻正》古音例。《詩·豳風》一之日觱發,二之日栗烈。無衣無褐,何以卒歲。《傳》栗烈,寒氣也。又《大雅》載燔載烈,以興嗣歲。《傳》貫之加于火曰烈。《楊戲楊季休贊》征南厚重,征西忠克,統時選士,猛將之烈。《註》克,苦代反。◎按字彙引此云:葉力質切。非。朱子於詩七月生民烈字,俱云:葉力制反。唐韻正直以爲古音例。所引經傳子集甚詳,皆確有明據,應從之。 又與厲通。《詩·大雅》烈假不瑕。《釋文》烈,鄭作厲。力世反。又《禮·祭法》厲山氏之有天下也。《註》厲山氏炎帝也。起于厲山,或曰烈山氏。魯語作列山。左傳作烈山。《水經注》賜水西逕厲鄕南,水南有重山,卽烈山也。山下一穴,相傳神農所生處,故禮謂之烈山氏。《唐韻正》莊子齊物論,厲風濟,則衆竅爲虛。厲卽烈字。 又音賴。見《詩·大雅·烈假註》鄭虔讀。 又與冽通。《詩·小雅》有冽氿泉。《疏》七月云:二之日栗冽,是冽爲寒氣也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 列烈二字原從歺作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》《火部》 ·烈
  • 火猛也。從火聲。良嶭切

English

fiery, violent, vehement, ardent

烈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