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忄部 >>

注音: ㄑㄧㄣˊ 讀音: qín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9   總筆畫: 12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10   簡體總筆畫:12

繁體部首:   繁體部外筆畫: 8   繁體總筆畫: 13

五筆86: WYBC   五筆98: WYRC   倉頡:OYUB   鄭碼:ODLZ   電碼:4419

筆順編號:344134522554   四角號碼: 80227   UNICODE:79BD


基本意思

qín  ㄑㄧㄣˊ
  1. 鳥、獸的總稱:五~戲。
  2. 特指鳥類:家~。飛~走獸。
  3. 古通擒:「不~二毛。」
  4. 姓。===漢英互譯===
birds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kam4
  • 客家話:[寶安腔]kim2[臺灣四縣腔]kim2[梅縣腔]kim2[海陸豐腔]kim2[客語拼音字匯]kim2[陸豐腔]kim3[客英字典]kim2[沙頭角腔]kim2[東莞腔]kim2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qín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本義:走獸總名)
  2. 同本義 [beasts]
    1. 禽,走獸總名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禽者何?鳥獸之總名——《白虎通》
    3.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。疏:「獸之通名也。」
    4. 傅翼戴角,分牙布爪,仰飛俯走,謂之禽獸。——《列子·黃帝》
    5. 六禽。——《周禮·庖人》。注:「宜為羔豚、犢、麝、雉、鴈。凡鳥獸未孕曰禽。」
    6. 終日而不獲一禽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    7. 吾有一術,名五禽之戲。一曰虎,二曰鹿,三曰熊,四曰猿,五曰鳥。——《三國志·華陀傳》
    8. 虎亦諸禽之雄也。——漢· 王充《論衡·遭虎》
  3. 鳥類的總稱 [birds]
    1. 二足而羽謂之禽。——《爾雅》
    2. 六禽。——《周禮·庖人》。司農注:「鴈、鶉、鷃、雉、鳩、鴿也。」
    3. 田有禽虞。——《易·師》
    4. 執禽者左首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。疏:「鳥也。」
    5. 越禽不戀 燕。—— 李白《左風五十九首》
  4. 又如:鳴禽;禽言(鳥語。指鳥類啼鳴);禽語(鳥語;鳥鳴);禽卵(鳥卵);禽戲(禽鳥嬉戲);家禽
  5. 鳥獸總稱 [birds and beasts]。如:禽門(鳥獸的境界); 禽畜(禽獸牲畜);禽獵(當作鳥獸一樣獵取);禽犢(指鳥獸疼愛幼仔,比喻父母溺愛子女)

詞性變化

  • qín

〈動〉

  1. 捕獲鳥獸 [hunt]
    1. 之日狩,允禽。——《甲骨文合集》
    2. 兩者不肯相舍,漁者得而并禽之。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
  2. 又如:禽色(田獵與女色);禽荒(沈迷于田獵)
  3. 通「擒」。捕捉 [capture;seize]
    1. 外仆髡屯禽之以獻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    2. 一時收禽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    3. 將軍禽操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  4. 又如:禽囚(被擒獲的俘虜);禽夷(擒滅);禽制(捉拿制伏);禽殄(擒獲殲滅);禽俘(擒獲);禽疾(指需要迅速擒拿的人);禽剪(擒滅);禽虜(擒捉敵人)
  5. 戰勝 [defeat]
    1. 虞、 虢共守之, 晉不能禽也。——《新序》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午集下》《禸字部》 ·禽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8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巨今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今切,音琴。《爾雅·釋鳥》二足而羽謂之禽,四足而毛謂之獸。《白虎通》禽,鳥獸總名,言爲人禽制也。《孔穎達云》王用三驅失前禽,則驅走者亦曰禽。《于越志》臨川吳澄問東隅吳正道禽獸二字,正道曰:禽卽獸也。曰:兩翼爲禽,四足爲獸,何以言。曰:禮不云乎,猩猩能言,不離禽獸。 又《韻會》鳥獸未孕曰禽。 又戰勝執獲曰禽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》外僕髠屯禽之以獻。通作擒。 又姓。《左傳》魯大夫禽鄭。《高士傳》禽慶。 又葉渠容切,音窮。《易林》吉日車攻,田弋獲禽。宣王飮酒,以告嘉功。 又《字彙補》龍支切,音離。《魏志·和洽傳》諡侯子禽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四》《禸部》 ·禽
  • 走獸緫名。從厹,象形,今聲。禽、離、兕頭相似。巨今切〖注〗,古文。

English

birds, fowl; surname;; capture

禽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