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忄部 >>

注音: ㄎㄨㄟˋ 讀音: kuì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9 總筆畫: 12

簡體部首:  簡體部外筆畫:9 簡體總筆畫:12

繁體部首:  繁體部外筆畫: 10 繁體總筆畫:13

五筆86/98: NRQC 倉頡:PHI 鄭碼: UNJ 電碼: 1951

筆順編號: 442325113554 四角號碼:96013 UNICODE: 6127


基本意思

kuì   ㄎㄨㄟˋ
  1. 羞慚:羞~。慚~。~色。~怍(慚愧)。~疚。~赧(因羞愧而臉紅)。~悔。問心無~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ashamed 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kwai3kwai5
  • 客家話:[沙頭角腔]kui5[梅縣腔]kwi3[陸豐腔]kui5[客英字典]kwui3[東莞腔]kui3[客語拼音字匯]kui3[寶安腔]kui3[海陸豐腔]kui3[臺灣四縣腔]kui3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kuì

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心,鬼聲。本義:慚愧)
  2. 同本義。同「媿」 [ashamed]
    1. 小則如愧。——《禮記·儒行》
    2. 尚不愧于屋漏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抑》
    3. 不愧于人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    4. 雖顏慚未知心愧。——《魏書·列女傳》
    5. 縱上不殺我,我不愧于心乎?——《史記·張耳陳余列傳》
    6. 諶雖暴抗,然聞言則大愧流汗。—— 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
    7.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    8. 下恐愧吾師矣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    9. 茲游快且愧矣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
    10. 兼愧貴家子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  3. 又如:愧心(內心慚愧);愧悔(慚愧后悔);愧服(衷心佩服他人,自慚不如);愧灼(極言慚愧之意);愧天作人(上愧對天理,下愧對人事)
  4. 折辱人;使羞慚 [ashame]
    1. 昭王聞之,欲愧之以辭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》
  5. 又如:愧辱(羞辱)
  6. 責人罪咎 [blame]
    1.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,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。——《禮記·表記》。注:「病、愧謂罪咎之。」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卯集上》《心字部》 ·愧 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10
  • 《廣韻》俱位切《集韻》基位切,音騩。《爾雅·釋言》慙也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咕作媿,從女。或從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

English

ashamed, conscience-stricken

愧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