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
注音: ㄏㄥˊ 讀音: héng
簡體部首:忄 簡體部外筆畫: 6 簡體總筆畫: 9
繁體部首: 心
五筆86/98:NGJG 倉頡:PMAM 鄭碼:UBK 電碼: 1854
筆順編號:442125111 四角號碼:91016 UNICODE: 6052
基本意思
héng ㄏㄥˊ- 持久:~心。~久。~定。~齒。永~。~星。~溫。
- 經常的,普通的:~言。
- 姓。
英漢互譯
- constant lasting permanent usual
方言注音
- 粵語:hang4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hen2[臺灣四縣腔]hen2[梅縣腔]hen2[海陸豐腔]hen2[東莞腔]hen2[陸豐腔]hen3[寶安腔]hen2
詳細意思解釋
- 恒
恆 héng〈形〉
- (會意。金文,從心,從月,從二。「二」,表示天地。本義:永久,永恒)
- 同本義 [lasting;permanent]
- 恒,常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恒者,久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傳》
- 恒,德之固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辭下傳》
- 無恒安處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
- 以求其恒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東集》
- 又如:恒牙(恒齒。永久齒);恒風(持續吹佛的風);恒舞(歷時長而不中斷的舞);恒制(長久不變的法則)
- 尋常;普通 [constant;common]
- 形貌奇偉,骨體不恒。——《三國志·吳主傳》
- 人恒狀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
- 又如:恒態(常態);恒恣(經常的狀態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類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規律);恒醫(普通的醫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語)
詞性變化
- 恒 héng
〈名〉
- 恒心,持之以恒的決心 [perseverance]。如:有恒
- 規律;法則 [law]。如:恒式(常規;常法);恒典(常典;常制);恒例(常規,慣例);恒規(常規)
- 即恒山 [Hengshan Mountain]。古山名,在今河北省曲陽西北與山西接壤處。五岳中的北岳
- 五岳:華、 岱、 恒、 衡、 嵩。—— 張華《博物志》
- 恒
恆 héng〈副〉
- 經常,常常 [always]
- 人恒過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- 國恒亡。
- 恒答言見。——三國魏· 邯鄲淳《笑林》
- 又如:恒談(常談);恒常(常常;經常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卯集上》《心字部》 ·恒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
- 《字彙》俗恆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