忤
注音: ㄨˇ 讀音: wǔ
簡體部首:忄 簡體部外筆畫: 4 簡體總筆畫: 7
繁體部首: 心
五筆86/98:NTFH 倉頡: POJ 鄭碼:UMED 電碼:1822
筆順編號:4423112 四角號碼:98040 UNICODE:5FE4
基本意思
wǔ ㄨˇ- 逆,不順從:~耳(逆耳)。~逆(a.背犯,違反;b.不孝順父母)。~視(逆視、抗視、正視相看)。
英漢互譯
- disobedient uncongenial
方言注音
- 粵語:ng5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ng3[客英字典]ng3[臺灣四縣腔]ng3[梅縣腔]ng3[陸豐腔]ngu6[客語拼音字匯]ng3[寶安腔]ng3
- 潮州話:俄烏2(午)
詳細意思解釋
- 忤 wǔ
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心,午聲。本義:抵觸,不順從)
- 同本義 [be disobedient to]
- 復忤賓客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- 觸忤當死。——清· 張廷玉《明史》
- 又如:忤權(不屈服于權貴);忤物(觸犯人;與人不合);忤怨(抵觸而生怨);忤恨(違逆;反對);忤意(違逆心意);忤嫚(忤慢。違抗怠慢);忤觸(觸犯);忤鱗(直言犯上)
- 觸動 [touch]
- 臨風悼亡,忤愁心,匹鳥河洲上。——明· 汪道昆《洛水悲》
- 交錯 [crisscross]
- 陰陽散忤。——《春秋元命包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卯集上》《心字部》 ·忤 ·康熙筆畫:8 ·部外筆畫:4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五故切,音誤。《說文》逆也,本作啎。從午,吾聲。今作忤。《後漢·鮑永傳》持正之忤。又忤忤。意不喜也。《釋名》靑徐謂女曰娪。娪,忤也。始生時人意不喜,忤忤然也。 又或作牾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無所牾意。亦作午。《禮·哀公問》午其衆,以伐有道。 亦作蘁。《莊子·寓言篇》使人乃以心服,而不敢蘁立。《音義》蘁音悟,逆也。 又《正韻箋》忤,亦作梧。《釋名》當塗曰梧丘。梧,忤也,與人相當忤也。 又通作悟。《史記·韓非傳》悟言無所擊排。《註》悟作忤。 又通作迕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好惡乖迕。《註》迕忤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