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囗部 >>

注音: ㄜˊ 讀音: é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4 總筆畫: 7

五筆86/98:LWXV 倉頡:WOP 鄭碼: JDNR 電碼: 0952

筆順編號: 2532351 四角號碼: 60214 UNICODE:56EE


基本意思

é  ㄜˊ
  1. 用來誘捕同類鳥的鳥,稱「囮子」。
  2. 媒介。
  3. 化,化生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jau4ngo4
  • 客家話:[梅縣腔]ngo2[海陸豐腔]ngo2[客英字典]ngo2[臺灣四縣腔]ngo2
  • 潮州話:ho3iu2(hòiú)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é

〈名〉

  1. 媒鳥,捕鳥時用于引誘鳥的鳥 [decoy-bird]
    1. 囮,譯也。從囗,化聲。率鳥者,系生鳥以來之,名曰囮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網羅一相失,誤為囮所危。——楊維禎《雉子斑》
  2. 媒介 [media]。如:囮場(舊時兼作妓院的賭館)
  3. 化生 [birth by transformation]。如:囮育(化生)

詞性變化

  • é

〈動〉誘騙,訛詐 [decoy]。如:囮頭(進行訛詐的由頭)
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丑集上》《囗字部》 ·囮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4
  •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五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吾禾切,音譌。《說文》譯也。率鳥者,繫生鳥以來之,名曰囮。《徐鍇曰》譯者,傳四夷及鳥獸之語。囮者,誘禽鳥也,卽今鳥媒也。 又化也。《元包經》羣類囮育,庶物甡植。《註》囮與吪同。化也。 又《廣韻》以周切,音猷。 又《集韻》以九切,音槱。義同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六》《囗部》 ·囮
  • 譯也。從囗化。率鳥者繫生鳥以來之,名曰囮,讀若譌。又音由。,囮或從繇。五禾切

文二十六 重四
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譯也。譯、疑當作誘。一說周禮貉隷掌與獸言。夷隷掌與鳥言。是其事也。從囗。化聲。今小徐本有聲字。是。五禾切。十七部。率鳥者繫生鳥來之名曰囮。率、捕鳥畢也。將欲畢之。必先誘致之。潘安仁曰。暇而習媒翳之事。徐爰曰。媒者少養雉子。至長狎人。能招引野雉。因名曰媒。讀若譌。囮者、誤之也。故讀若譌。

English

inveigle, decoy; cheat

囮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