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纟部 >>

注音: ㄨㄢˇ 讀音: wǎn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8   總筆畫: 11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8   簡體總筆畫:11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: XPNN   五筆98:XPNG   倉頡: VMJRR   鄭碼: ZWY   電碼: 4852

筆順編號:55144525151   四角號碼: 23177   UNICODE: 7EFE


基本意思

(綰)

wǎn  ㄨㄢˇ
  1. 把長條形的東西盤繞起來打成結:~結。~起頭發。
  2. 卷:~起袖子。
  3. 控制:~攝。~轂(指控制交通樞紐)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waan2

詳細意思解釋

綰 wǎn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糸( mì),官聲。本義:系)
  2. 同本義 [wear]。如:綰組(系結組綬);綰結(系結;打結)
  3. 盤繞,系結 [tie;coil up]
    1. 范進一面自綰了頭發,一面向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  4. 又如:綰合(結合,系在一起);綰發(束發,結發。比喻少年);綰髻(束發編結為髻);綰角兒(古時孩童束發為兩髻,形狀如角,因以借指童年);綰束(纏縛);綰約(綰束,盤繞成結)
  5. 卷起 [roll up]。如:綰袖子
  6. 系念;掛念 [miss]
    1. 長安陌上無窮樹,唯有垂楊綰別離。—— 唐· 劉禹錫《楊柳枝詞九首》
  7. 控制 [control]。如:綰握(掌握);綰攝(掌握,統攝)
  8. 總管 [manager]
    1. 奉陽君專權擅勢,蔽欺先王,獨擅綰事。——《史記》
  9. 貫通;聯系 [connect]
    1. 北鄰烏桓、 夫余,東綰 穢貉、 朝鮮、 真番之利。——《史記》
  10. 將物件穿上洞掛起來 [string]
    1. 湘云便取了詩題,用針綰在墻上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  11. 挽;牽 [carry on the arm]。如:綰手(挽手;拉住手);綰合(牽線撮合)

詞性變化

綰 wǎn〈名〉

  1. 發髻兒或花結兒 [bun]
    1. 一串歌珠清潤,綰結玉連環。——宋· 張炎《甘州》
  2. 絳色;淺絳色 [deep red]
    1. 綰,惡也,絳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改為「惡降也」。注曰:「謂絳色之惡者也。」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綰
  •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版切,音捾。《說文》惡也,絳也,又絹也。《玉篇》貫也,羂也。《廣韻》繫也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東綰穢貉,朝鮮,眞番之利。《註》綰者,統其要津。 又《廣韻》烏患切,音畹。鉤繫也。亦作綄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三》《糸部》 ·綰
  • 惡也,絳也。從糸官聲。一曰綃也。讀若雞卵。烏版切

English

to string together, to bind up

綰的造詞

綰的成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