圩
注音: ㄨㄟˊ ㄒㄩ 讀音: wéi xū
五筆86/98: FGFH 倉頡:GMD 鄭碼: BAD 電碼:0962
筆順編號: 121112 四角號碼:41140 UNICODE:5729
基本意思
wéi ㄨㄟˊ- 中國江淮低洼地區周圍防水的堤:~垸。~子。筑~。
- 有圩圍住的地區:~田。鹽~。
- 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(亦稱「圍子」):土~子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heoi1jyu4wai4
- 客家話:[梅縣腔]hi1j2[臺灣四縣腔]hi1ji2[客英字典]ji2[海陸豐腔]hi1ri2
- 潮州話:污1(嗚),u1,he1(hur)[潮陽]hu1
詳細意思解釋
- 圩 wéi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土,于聲。本義:低洼區防水護田的土堤)
- 同本義 [dyke]。長江中游地區稱為垸,統稱「圩垸」
- 圩,圩岸。——《字匯》
- 又如:圩丁(修筑圩田的人);圩戶(耕種圩田的農戶);圩防(堤坊,堤堰);圩長(主管圩田堤防事務的人);圩埂(圍人的堤堰);圩墻(用土石筑成的圍繞村鎮的墻)
- 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,也作「圍子」 [embankment]。如:土圩子;樹圩子
- 凹,中央低而四周高 [depression]。如:圩邪(低洼的地方);圩頂(頭頂凹陷。指人的頭部中央低而 四旁高)
詞性變化
- 圩 wéi
〈動〉
- 筑圩防水 [build a dyke]
- 近水居民,又從而圩之田之,而向日受水之區,十去其七八矣。——《湖廣水利論》
- 另見 xū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丑集中》《土字部》 ·圩 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3
- 《字彙》雲俱切,音于。岸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孔子生而圩頂,故名丘。《司馬貞曰》窊也。江淮閒水高于田,築隄而捍水曰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