紱
注音: ㄈㄨˊ 讀音: fú
簡體部首: 纟 簡體部外筆畫: 5 簡體總筆畫: 8
繁體部首:糸
五筆86/98:XDCY 倉頡:VMIKE 鄭碼: ZGXS 電碼: 4811
筆順編號:55113544 四角號碼:23147 UNICODE:7EC2
基本意思
(紱)
fú ㄈㄨˊ- 古代系印紐的絲繩,亦指官印:印~。璽~。
- 同黻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fat1
詳細意思解釋
- 紱
紱 fú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糸( mì),表示與線絲有關。本義:系印章或佩玉用的絲帶。紱的顏色依官位品級而不同)
- 同本義 [silk ribbon]
- 降尊就卑,懷璽藏紱。——《文選·張衡·西京賦》
- 授單于印紱。——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
- 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[knee hide]。縫于長衣之前。為祭服的服飾。周制帝王、諸侯及諸國的上卿皆著朱紱
- 朱紱方來。——《易·困卦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紱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勿切,音弗。《博雅》綬也。《易·困卦》朱紱方來。《莊子·逍遙遊註》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。《釋文》紱,或作紼。《韻會》韍,通作黻。又作紱。 又《韻補》葉方味切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降尊就,懷璽藏紱。更旋閭閻,周觀郊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