澨
注音: ㄕˋ 讀音: shì
簡體部首:氵 簡體部外筆畫: 13 簡體總筆畫: 16
繁體部首: 水
五筆86/98: ITAW 倉頡:EHMO 鄭碼:VMOO 電碼:3431
筆順編號:4413143141234341 四角號碼:38118 UNICODE:6FA8
基本意思
shì ㄕˋ- 堤岸。
- 〔~水〕古河名。
- 水邊地,涯岸:「夕濟兮西~。」
方言注音
- 粵語:sai6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sii5ci5[客英字典]chi5[海陸豐腔]shi6chi6[梅縣腔]chii5chi5
詳細意思解釋
- 澨 shì
〈名〉
- 水名 [Shi River]。在湖北省境
- 過三澨,至于 大別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。 左傳:「句澨、雍澨、薳澨,其地在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北。」
- 水邊 [waterside]
- 澨,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也。從水,筮者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則決睢澨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「水涯也。」
- 夕濟兮西澨。——《楚辭·湘夫人》
- 方輿之內,山陬海澨,麗土之毛,足以活人者多矣。——明· 徐光啟《甘薯疏序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澨 ·康熙筆畫:17 ·部外筆畫:13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制切,音誓。《說文》增水邊,土人所止者。《楚辭·九歌》夕濟兮西澨。 又水名。《書·禹貢》過三澨,至于大別。 又《集韻》以制切,音曳。義同。 又《韻補》葉食列切,音舌。《江淹·擬古詩》身名竟誰辨,圖史終磨滅。且汎桂水湖,映月遊海澨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澨
- 埤增水邊土。人所止者。從水筮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過三澨。」時制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