郯
注音: ㄊㄢˊ 讀音: tán
簡體部首: 阝 簡體部外筆畫: 8 簡體總筆畫: 10
繁體部首:邑 繁體部外筆畫: 8 繁體總筆畫:11
五筆86/98: OOBH 倉頡: FFNL 鄭碼:UOUY 電碼:6756
筆順編號: 4334433452 四角號碼:97827 UNICODE:90EF
基本意思
tán ㄊㄢˊ- 〔~城〕地名,在中國山東省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taam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tam2ram2[梅縣腔]tam2[客語拼音字匯]tam2[臺灣四縣腔]tam2jam2[客英字典]tam2
詳細意思解釋
- 郯 Tán
〈名〉古國名 [Tan state]。在今山東省郯城北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下》《邑字部》 ·郯 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8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徒甘切《正韻》徒藍切,音談。國名。《說文》少昊之後所封。《春秋·宣四年》公及齊侯平莒及郯。又《昭十七年》郯子來朝。 又邑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郯縣,屬東海郡。 又姓。《集韻》郯以國爲氏。通作談。*考證:〔《昭十六年》郯子來朝。〕 謹照原文十六年改十七年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六》《邑部》 ·郯
- 東海縣。帝少昊之後所封。從邑炎聲。徒甘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