湫
注音: ㄑㄧㄡ ㄐㄧㄠˇ 讀音: qiū jiǎo
簡體部首: 氵 簡體部外筆畫: 9 簡體總筆畫: 12
繁體部首: 水
五筆86/98: ITOY 倉頡: EHDF 鄭碼: VMUO 電碼: 3280
筆順編號:441312344334 四角號碼: 39180 UNICODE:6E6B
基本意思
qiū ㄑㄧㄡˉ- 水潭:「南有龍兮在山~」。大龍~(瀑布,在中國浙江省雁蕩山)。
- 涼:「~兮如風」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zau1ziu2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ziu1ciu1[客語拼音字匯]qiu1[臺灣四縣腔]ziu1ciu1[客英字典]ziu1ciu1[梅縣腔]ziu1
- 潮州話:徐優1(秋)
詳細意思解釋
- 湫 jiǎo
〈形〉
- [地勢]低下;低洼 [low-lying]
- 湫宅閉門,不有椒房之勢。——揚雄《法言》
- 又如:湫窄(低溫狹小,謙稱自己居處貧窘);湫仄(低下狹窄);湫阨(低小狹小);湫凹(低洼);湫居(低矮的住房)
- 另見 jiū
詞性變化
- 湫 qiū
〈動〉
- 凝集;積滯 [stagnate]
- 勿使有所壅閉湫底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。注:「集也。」
- 又如:湫底(積滯不暢);湫淤(積滯不通)
- 另見 jiǎo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湫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9
- 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由切《集韻》將由切,音啾。北人呼水池爲湫。 又水名。《說文》有湫水,在周地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湫淵祠朝那。《註》湫淵,在安定朝那縣。 又懸瀑水曰龍湫。 又憂愁貌。《春秋·繁露陽尊隂卑篇》湫湫者,悲愁之狀也。 又涼貌。《宋玉·高唐賦》湫兮如風。 又《唐韻》子了切《集韻》子小切,音剿。湫,隘也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壅閉湫底。《註》湫謂氣聚,底謂氣止,皆停滯不散之意。又《昭二年》湫隘器塵。《註》湫,下也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莊十九年》楚子伐黃,還及湫。 又《集韻》雌由切,音秋。義同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在九切,音愀。義同。一曰洩水瀆也。又《集韻》茲消切,音焦。夫湫,亦地名。 又宗蘇切,音租。人名。《左傳》魯有子服湫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湫
- 隘。下也。一曰有湫水,在周地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晏子之宅秋隘。」安定朝有湫泉。從水秋聲。子了切。又,卽由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隘下也。當作湫隘湫下也。此舉左傳湫隘字而釋湫。如毛傳云文茵文虎皮也之例。杜預亦云湫下、隘小。下文塏訓高燥。爲湫之反。昭三年左傳服注。湫、箸也。十二年杜注。湫、愁隘也。皆引伸之義。一曰有湫水在周地。未聞。春秋傳曰。晏子之宅湫隘。事見左傳昭三年。安定朝那有湫淵。淵各本作泉。唐人避諱改也。今正。安定郡朝那、二志同。朝追輸切。朝那故城在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西北。前志云。有湫淵祠。蘇林云。淵方四十里。停不流。冬夏不增減。不生艸木。一統志曰。朝那湫今在平涼府固原州西南。從水。秋聲。子了切。又卽由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