淤
注音: ㄩ 讀音: yū
簡體部首:氵 簡體部外筆畫:8 簡體總筆畫: 11
繁體部首:水
五筆86/98: IYWU 倉頡: EYSY 鄭碼: VSOT 電碼:3226
筆順編號: 44141533444 四角號碼:38133 UNICODE:6DE4
基本意思
yū ㄩˉ- 水道被泥沙阻塞:~塞。~積。~滯。~埋。
- 河溝中沉積的泥沙:~泥。~溉。
- 同瘀。
英漢互譯
- silt
方言注音
- 粵語:jyu1jyu2jyu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wu1ji2[梅縣腔]j1[海陸豐腔]wu1ri2[東莞腔]ji1[寶安腔]ji1[客英字典]ji1vu1[客語拼音字匯]yi1
- 潮州話:余3(飫)
詳細意思解釋
- 淤 yū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水,於( yú)聲。本義:水中沉淀的泥沙)
- 同本義 [silt]
- 春夏干燥, 少水時也, 故使河流遲, 貯淤而稍淺。 ——《漢書》
- 又如:淤灘(淤泥形成的灘地);引淤肥田
- 泥沙沖積成的地帶 [sludge]
- 楚人種麥滿河淤,仰看浮槎棲古木。—— 宋· 蘇軾《河復》
詞性變化
- 淤 yū
〈動〉
- 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,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[become silted up]
- 陽武縣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戶言。」田沙堿瘠薄,乞淤溉…以助興修。——《宋史·河渠志》
- 又如:淤田(用水將淤泥引入農田);淤溉(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,使淤泥沉淀,以改良土壤,增加肥力)
- 滯塞,不流通 [silt up]
- 淤,淀滓濁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「閼」。
- 渠成而用溉注填閼之水。——《漢書·溝洫志》。注:「閼,讀與淤同…填閼,謂壅泥也。」
- 又如:淤涌(淤塞的水流); 淤停(水淤積不流); 淤閼(堵塞。水流不通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淤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8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依據切,音飫。《說文》澱滓濁泥也。《玉篇》水中泥草。《杜篤·論都賦》畎瀆潤淤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水中可居者曰洲,三輔謂之淤。 又《廣韻》央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衣虛切,音於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或從土作。通作閼。《通鑑》秦鑿涇水爲渠,注塡閼之水。《集覽曰》閼,依據反。或作。通作淤。 又與飫通。《馬融·廣成頌》擺牡班禽,淤賜犒功。《註》淤與飫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淤
- 澱滓,濁泥。從水於聲。依據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澱滓濁泥也。方言。水中可居爲洲。三輔謂之淤。其引伸之義也。從水。於聲。依據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