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
注音: ㄐㄧㄣˋ 讀音: jìn
簡體部首:氵 簡體部外筆畫: 7 簡體總筆畫:10
繁體部首:水
五筆86/98: IVPC 倉頡:ESME 鄭碼:VXWX 電碼:3190
筆順編號:4415114554 四角號碼: 37147 UNICODE:6D78
基本意思
jìn ㄐㄧㄣˋ- 泡,使滲透:~泡。~透。~種(zhóng )。~漬。~沒(mò)。沉~(亦稱「浸沉」)。
- 逐漸:~染。~漸。~潤。
英漢互譯
- dip immersed immerses soak swim
方言注音
- 粵語:zam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zim5[東莞腔]zim5[沙頭角腔]zim5[梅縣腔]zim5[海陸豐腔]zim5[客語拼音字匯]jim4[陸豐腔]zim5[客英字典]zim5[寶安腔]zim5
詳細意思解釋
- 浸 Jìn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水,籀文寢聲。本義:古水名。浸水) 同本義 [Jin River]
- 浸,浸水也。出 魏郡 武安東北,入 呼沱水。——《說文》。 朱駿聲按,出今 河南彰德府武安縣,入 虖沱河。
- 又如:巨浸(大湖)
詞性變化
- 浸 jìn
〈動〉
- 泡在水里,被水滲入 [immerse;steep;soak]
- 冽彼下泉,浸彼苞稂。——《詩·曹風·下泉》
- 其浸五湖。——《周禮·職方氏》
- 浸淵之草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木味》
- 又如:浸淬(把金屬工件燒紅,然后浸入水中急速冷卻,以增加其硬度或改變其物理、化學性能);浸蝕(因液體浸泡而腐蝕或損傷);浸濡(因受水漬而濕透)
- 灌溉 [irrigate]
- 一日浸百畦。——《莊子·天地》
- 又如:浸溉(灌溉);浸水(用水灌溉,泡水,置于水中)
- 滲入;滲透 [permeate]
- 浸潤之譖。——《論語·顏淵》。皇疏:「浸淵,猶漸漬也。」
- 上漏下濕,潤浸北房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
- 又如:浸浸(汗、水等滲出貌)
- 淹沒 [flood]
- 別時茫茫江浸月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- 又如:浸包(包容);浸害(指澇災);浸漫(猶彌漫,多指水;漲溢);浸蕩(侵蝕沖蕩)
- 比喻處于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[be at]。如:浸沉;浸涵(沉浸涵泳);浸想(謂仔細深入地觀察思考);浸溺(沉溺)
- 浸染,熏陶 [inoculate]。如:浸洽(浸潤熏陶);浸薰(浸漬熏灼。謂逐漸敗壞)
- 滋潤。喻施恩惠 [moisten]
- 澤浸昆蟲。——張衡《東京賦》。注:「潤也。」
- 又如:浸潭(浸潤廣衍);浸育(浸毓。滋潤養育);浸漉(浸潤。喻恩澤下施);浸澤(潤澤。喻普施恩譯)
- 通「潛」 [go out in secret]。如:浸行(潛行,秘密出行)
- 仔細看 [see carefully]
- 乃始攬物引類,覽取撟掇,浸想宵類…引人之意,系之無極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- 浸 jìn
〈副〉漸漸 [gradually]。如:浸盛(浸強。逐漸強盛);浸疏(逐漸疏遠);浸潤不行(不受浸染);浸淫(逐漸。形容分量漸漸增加)
- 浸 jìn
<連>若,假使 [if]。如:浸令(假使;即使);浸使(假使);浸假(假令,假如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浸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子鴆切,音祲。漬也。《詩·曹風》浸彼苞稂。 又潤也。《詩·小雅》浸彼稻田。 又漸也。《易·臨卦》剛浸而長。 又沒也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城不浸者三版。 又涵也,沈也,澤之總名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大浸稽天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揚州其浸五湖。 又通作湛。《禮·內則》湛諸美酒。 又《廣韻》七林切《集韻》千尋切,音侵。浸淫,漸漬也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浸淫叔子遠其類。 或作濅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