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氵部 >>

注音: ㄏㄞˇ 讀音: hǎi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7   總筆畫: 10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7   簡體總筆畫:10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:ITXU   五筆98:ITXY   倉頡:EOWY   鄭碼: VMZY   電碼: 3189

筆順編號: 4413155414   四角號碼:38157   UNICODE: 6D77


基本意思

hǎi  ㄏㄞˇ
  1. 靠近大陸,比洋小的水域:~洋。~域。~拔。~疆。~內。~岸。~誓山盟。五湖四~。
  2. 用于湖泊名稱:青~。中南~。
  3. 容量大的器皿,巨大的:~碗。~涵(敬辭,稱對方大度包容)。夸下~口。
  4. 喻數量多的人、事物像海的:人山人~。火~。
  5. 漫無目標地:~罵。~找。
  6. 古代指從外國來的:~棠。
  7. 特指中國上海:~派。
  8. 姓。===漢英互譯===
sea   big lake   a lots of   extra large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hoi2
  • 客家話:[陸豐腔]hoi3[梅縣腔]hoi3[沙頭角腔]hoi3[寶安腔]hoi3[海陸豐腔]hoi3[東莞腔]hoi3[臺灣四縣腔]hoi3[客英字典]hoi3[客語拼音字匯]hoi3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hǎi

〈名〉

  1. (形聲。從水,每聲。本義:大海,海洋)
  2. 百川會聚之處。后指鄰接大陸而區域范圍小于洋的咸水水體 [sea;ocean]
    1. 海,天池也。以納百川者。從水,每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海勢圓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濕熱之氣蒸也。海氣綠,穹蒼之映,云霧不能隔也。
    2. 祖天地之左海也。——《禮記·鄉飲酒義》。注:「海水之委也。」
    3. 孫叔敖舉于海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    4. 前途似海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
    5. 半壁見海日。——唐· 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
  3. 又如:近海(靠近陸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帶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總匯)
  4. 海水 [seawater]
    1. 煮海為鹽。——《漢書·晁錯傳》
  5. 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漲潮的現象)
  6. 大湖或大池 [lake]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  7. 古人認為陸地四周皆為海,故用以指僻遠地區 [border]
    1. 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蠻謂之四海。——《爾雅·釋地》
    2. 作九夷八蠻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猶四方也。——《周禮·調人》
  8. 又如:海北(泛指僻遠的北方);海夷(邊境少數民族或來自海外的外國人);海土(海內的土地);海方(猶四海。極言廣遠之地)
  9.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種相當大的暗區 [mare]
  10. 較大的器皿 [large vessel]。如:銀海;墨海
  11. 大口,大嘴巴 [big mouth]
    1. 面皮微白,海下無須。此人就是賽叔和 李懷春。—— 清· 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

詞性變化

  • hǎi

〈形〉

  1. 很多的 [many;much]
    1.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謂之海。——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
  2. 又如:那年鬧霍亂,死的人海啦!東西海著哩,管你們酒足飯飽
  3. 大的 [extra large;of great capacity;very big]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燈(佛前的大型盆狀油燈);海罵(大罵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海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
  • 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呼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亥切,音醢。《說文》天池也。以納百川者。《釋名》海,晦也。主承穢濁水,黑如晦也。《書·禹貢》江漢朝宗于海。 又環九州爲四海。《書·禹貢》四海會同。《爾雅·釋地》九夷,八狄,七戎,六蠻,謂之四海。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所謂天下陸海之地。 又天海,星名。《甘氏星經》天海十星,在壁西南。 又州名。《廣韻》禹貢徐州之域,七國時屬楚,秦爲薛郡,漢爲東海郡。後魏爲海州。 又《韻補》葉虎洧切,音喜。《詩·小雅》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鴥彼飛隼,載飛載止。 又葉火五切,音虎。《陸雲·陸丞相誄》靖共夙夜,匪寧匪處。經始綿綿,滂沱淮海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
  • 天池也。以納百川者。從水每聲。呼改切

English

sea, ocean; maritime

海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