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氵部 >>

注音: ㄘˇ 讀音: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6   總筆畫: 9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6   簡體總筆畫: 9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 IHXN   倉頡: EYMP   鄭碼: VIRR   電碼:3129

筆順編號: 441212135   四角號碼:32110   UNICODE: 6CDA


基本意思

 ㄘˇ
  1. 清,鮮明。
  2. 出汗。
  3. 用筆蘸墨:~筆作書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ci2
  •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cih3[臺灣四縣腔]cih3[梅縣腔]ze3[海陸豐腔]cih3
  • 潮州話:徐余2(此)

詳細意思解釋

〈形〉

  1. (形聲。從水,此聲。本義:清澈的樣子)
  2. 同本義 [limpid]。
    1. 泚,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3. 又如:清泚(清澈)
  4. 通「玼」。鮮明的樣子 [bright]
    1. 新臺有泚,河水彌彌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新臺》
    2. 術假金洞光,景逾瑤臺泚。——宋· 趙汝談《翠蛟亭和鞏栗齋韻》

詞性變化

〈動〉

  1. 冒汗 [sweat]
    1. 其顙有顙。——《孟子》
  2. 又如:泚泚(汗出貌);泚頰(汗流臉頰);泚顏(猶汗顏)
  3. 用筆蘸墨 [dip in ink]。如:泚筆(以筆沾墨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泚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5
  • 《唐韻》千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此禮切,音玼。水淸也。 又鮮明貌。《詩·邶風》新臺有泚。 又汗出貌。《孟子》其顙有泚。 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此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蔣氏切,音紫。水名。《山海經》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。《水經》泚水,出泚陽東北大胡山。 又《山海經》石者之山,泚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。東始之山,泚水出焉,東北注于海。○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,《後漢書·光武紀》作沘水,沘陽。而水經作泚水,泚陽。互見四畫沘字註。
  • 考證:〔《說文》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。〕 謹按此二句出山海經不出說文。謹據改山海經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
  • 清也。從水此聲。千禮切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淸也。此本義也。今詩新臺有泚。毛曰。泚、鮮明貌。此假泚爲玼也。從水。此聲。千禮切。十五部。

English

clear; bright and brilliant; swea

泚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