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
注音: ㄅㄛ 讀音: bō
簡體部首: 氵 簡體部外筆畫: 5 簡體總筆畫:8
繁體部首: 水
五筆86: IHCY 五筆98:IBY 倉頡: EDHE 鄭碼:VXI 電碼: 3134
筆順編號: 44153254 四角號碼:34147 UNICODE:6CE2
基本意思
bō ㄅㄛˉ- 水面振蕩起伏的運動:~浪。~濤。~瀾。~光。~紋。~蕩。推~助瀾。~及(影響到,牽涉到)。
- 物理學上指振動在物質中的傳播能量遞進的一種形式:電~。光~。超聲~。~長。~段。~速。~譜。
英漢互譯
- wave
方言注音
- 粵語:bo1
- 客家話:[梅縣腔]bo1bo5[寶安腔]bo1[東莞腔]bo1[臺灣四縣腔]bo1[客語拼音字匯]bo1[海陸豐腔]bo1[客英字典]bo1[沙頭角腔]bo1[陸豐腔]bi1bo1
詳細意思解釋
- 波 bō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水,皮聲。本義:波浪,水自身涌動而成波動的水面)
- 同本義 [wave]
- 波,水涌流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規有摩而水有波。——《韓非子·八說》
- 起波濤。——《淮南子·人間》。注:「波者,涌起。」
- 河渭為之波蕩。—— 張衡《西京賦》
- 揚素波而揮連珠兮。——《文選·王褒·洞簫賦》
- 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——蘇軾《赤壁賦》
- 洪波涌起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曹操·步出夏門行》
- 又如:波磔(向右下捺的一筆叫磔,波浪形的叫波磔);波查(苦難;折磨);波平如鏡(水面平靜如鏡);波臣為虐(指水災);波駭(水波激烈動蕩。引申為受到震撼);波峭(指巖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。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儀俊偉有風致)
- 涌流的水;流水 [flowing water]
- 長橋臥波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- 又如:波路(水路;航路);波流(水流;支流);波神(水神)
- 風波。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 [sudden turn of events]。如: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;軒然大波
- 目光流轉;流轉的目光 [look]
- 目流睇而橫波。——傅毅《舞賦》
- 又如:眼波(形容流動如水波的眼睛);秋波(比喻美女的眼睛);波俏(俏麗)
詞性變化
- 波 bō
〈動〉
- 激蕩,起水波 [wave;ripple]
- 洞庭波兮木葉下。——《楚辭·九歌·湘夫人》
- 又如:波騰(波浪涌起的樣子。多比喻眾議激烈);波靡(隨波起伏,順風而倒);波蕩
- 波及,推而及之。擴散 [spread]。又如:波及無辜(牽連到無罪的人);波累(連累;牽累);波害(擴散其害);波擾(波動煩擾)
- 奔;逃跑 [run]
- 各自波逃,信腳而走。——敦煌本《張義潮變文》
- 又如:波波(勞苦奔波的樣子);波波碌碌(奔走忙碌的樣子);波逃(逃跑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波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博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禾切,音皤。《說文》水涌流也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波爲瀾,小波爲淪,直波爲徑。 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波水,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。 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滎波旣豬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豫州,其川滎雒,其浸波溠。《註》波讀爲播。 又洛之別名。《爾雅·釋水》水自洛出爲波。 又潤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晉公子曰:其波及晉國者,君之餘也。 又搖動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且以狶韋氏之流,觀今之世,其孰能不波。 又目光曰波。《曹植·洛神賦》托微波以通辭。 又金波,月光也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月以金波。 又沸波,鳥名。《禽經》王睢,魚鷹也。詩謂之睢鳩,淮南子謂之沸波。 又偃波,書名。《歐陽詢·書法》偃波書,卽版書,狀如連文,謂之偃波。 又流波,山名。在東海中。見《山海經》。 又長年之稱。《范成大·吳船錄》蜀中稱尊者爲波,祖及外祖皆曰波。 又《李翊·俗呼小錄》跑謂之波,立謂之站。 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河內有波縣。 又郡名。《廣輿記》寧波府,屬浙江。本越甬東地,隋曰越州,唐曰明州,明曰寧波府。 又《集韻》班麋切《正韻》逋眉切,音羆。與陂同。阪也。一曰澤障也。《前漢·江都易王傳》後游雷波天大風。《註》波讀爲陂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彼義切,音賁。循行水也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傍南山,北波河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波
- 水涌流也。從水皮聲。博禾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