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扌部 >>

注音: ㄖㄤˇ 讀音: rǎng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17   總筆畫: 20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17   簡體總筆畫: 20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 RYKE   倉頡: QYRV   鄭碼:DSER   電碼:2376

筆順編號: 12141251251112213534   四角號碼: 50032   UNICODE: 6518


基本意思

rǎng   ㄖㄤˇ
  1. 侵奪,偷竊:~羊(指暴露親人的過失,語出《論語·子路》中的「耳父~~,而子證之」)。~奪。~竊。~善(掠人之美)。
  2. 推,排斥:~斥。~除。~夷(抵御外國侵略)。
  3. 煩亂:~~(紛亂)。擾~。
  4. 捋:~袂。~臂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joeng4joeng5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rong2rong5[梅縣腔]jong2[寶安腔]ngiong5ngion2[客英字典]jong2jong5[臺灣四縣腔]jong2jong5[東莞腔]ngiong3[客語拼音字匯]ngiong3ngiong4
  • 潮州話:riang2(jíang)riang5(j^iang)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rǎng

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手,襄( xiāng)聲。本義:推讓,退讓)
  2. 同本義 [politely and modestly decline;make a concession;give in]
    1. 攘,推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謂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,字亦作儴。
    2. 左右攘辟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    3. 小子何敢攘焉。——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
    4. 隨流而攘。——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。注:「卻退也。」
    5. 盛揖攘之容。——《漢書·禮樂志》
    6. 合于堯之克攘。——《漢書·藝文志》
  3. 排斥,努力消去 [reject]
    1. 攘,除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    2. 攘夷狄。——《公羊傳·僖公四年》
    3. 反離謗而見攘。——《楚辭·七諫·沈江》
    4. 攘白翟之地。——《國語·齊語》
    5. 攘棄仁義。——《莊子·胠篋》
  4. 又如:攘斥(排斥;驅除);攘抑(排除抑止);攘患(排除禍患);攘貪(排除貪欲);攘討(驅除討伐);攘卻(驅除);攘夷(攘狄。抗拒異族入侵);攘獄(拒捕)
  5. 止 [stop]
    1. 既從豎而橫構,亦風除而雨攘。——南朝梁· 沈約《郊居賦》
  6. 侵略 [invade]
    1. 諸侯暴亂,擅相攘伐。——《莊子·漁父》
    2. 南夷相攘。——《漢書·嚴助傳》。注:「謂相侵奪也。」
  7. 又如:攘伐(侵奪交戰);攘肌及骨(比喻侵及腹地);攘爭(爭奪);攘服(征服);攘殺(掠奪毀壞);攘掊(掠奪搜括);攘略(侵奪);攘剽(掠奪)
  8. 偷,盜竊 [steal]
    1. 請損之,月攘一雞,以待來年,然后已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  9. 又如:攘盜(攘竊,盜竊,搶奪);攘雞(偷雞);攘取(竊取;奪取)
  10. 破壞安寧;騷動 [disturb]
    1. 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。——《莊子·外物》
  11. 又如:攘擾(擾亂);攘攘熙熙(喧嚷紛雜貌);攘攘勞勞(忙亂辛勞);攘亂(擾亂)
  12. 捋起 [袖子] [push up]
    1. 馮婦攘臂下車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下》
    2. 攘袖見素手。——魏· 曹植《美女篇》
  13. 又如:攘襟(攘衽。揭起衣襟);攘袖(卷起衣袖);攘袪(攘袂。捋上衣袖);攘肱(攘臂);攘卷(捋袖舉拳);攘手(攘臂)
  14. 奪 [snatch]
    1. 自幼時每爭攘飲食。——《金史》
  15. 容忍 [tolerate]
    1. 忍尤而攘垢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  16. 又如:攘詬(容忍恥辱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攘 ·康熙筆畫:21 ·部外筆畫:17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汝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陽切,音穰。《說文》推也。 又竊也。《書·呂》奪攘矯虔。《禮·禮器》匹士太牢而祭,謂之攘。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。《論語》其父攘羊。 又卻也。《禮·曲禮》左右攘辟。《周禮·秋官·禁殺戮》掌司攘獄者,遏訟者,以告而誅之。《註》攘,猶卻也。《疏》謂人有罪過,官有文書。追攝不肯受者。《齊語》西征攘白翟之地。《前漢·鄒陽傳》攘袂而正議。《註》攘袂,猶今人云捋臂。 又除也。《詩·大雅》攘之剔之。《疏》攘除翦剔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止也。 又《唐韻》如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汝兩切,音壤。擾也。《前漢·平傳贊》傾側擾攘楚魏之閒。 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人漾切《正韻》人尚切,與讓通。遜也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隆雅頌之聲,盛揖攘之容。《註》攘,古讓字。又《藝文志》道家者流,合於堯之克攘,易之嗛嗛。 又《集韻》式亮切,賞去聲。與饟同。《詩·小雅》攘其左右。《箋》攘讀爲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泥庚切,音獰。搶攘,亂貌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國制搶攘。《註》攘,女庚反。師古讀搶攘爲傖獰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二》《手部》 ·攘
  • 推也。從手襄聲。汝羊切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推也。推手使前也。古推讓字如此作。上曲禮注曰。攘古讓字。許云。讓者、相責讓也。攘者、推也。從古也。漢書禮樂志。盛揖攘之容。藝文志。堯之克攘。司馬遷傳。小子何敢攘。皆用古字。凡退讓用此字。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。如攘寇、攘夷狄是也。從手。襄聲。汝羊切。按當人樣切。十部。

English

seize, take by force; repel

攘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