撱
注音: ㄨㄟˇ ㄊㄨㄛˇ 讀音: wěi tuǒ
簡體部首:扌 簡體部外筆畫:11 簡體總筆畫:14
繁體部首:手 繁體部外筆畫: 12 繁體總筆畫: 15
五筆86/98: RBDE 倉頡:QNLB 鄭碼:DYBQ 電碼:2336
筆順編號:12152131212511 四角號碼:54027 UNICODE:64B1
基本意思
wěi ㄨㄟˇ- 拋棄。
- 撫摸。
- 撞。
方言注音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to3[海陸豐腔]to5[梅縣腔]to3[臺灣四縣腔]to5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撱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12
- 《唐韻》他果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吐火切,音妥。狹長也。《爾雅·釋魚》小而撱。《註》撱,小貝狹長也。謂長而去四角也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白金三品,其三曰復小撱之直三百。 又《唐韻》羊捶切《集韻》尹捶切,隋上聲。與同。棄也。又捫也。 又《集韻》翾規切,音墮。亦棄也。○按《爾雅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或譌作橢,惟《正韻》撱橢分義各出。通作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