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扌部 >>

注音: ㄧㄝˋ ㄧㄝ 讀音:   yē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8   總筆畫: 11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8   簡體總筆畫:11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RYWY   倉頡:QYOK   鄭碼: DSNR   電碼:2227

筆順編號: 12141323544   四角號碼:50047   UNICODE:6396


基本意思

 ㄧㄝˋ
  1. 用手扶著別人的胳膊:扶~。
  2. 扶持別人:~護。獎~。
  3. 古同「腋」,旁邊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assist   help   support sb. by the arm   tuck in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jat6jik6
  • 客家話:[梅縣腔]jit8[海陸豐腔]rit8ze5[客英字典]jit8[臺灣四縣腔]jit8je5[客語拼音字匯]yid6[寶安腔]jit8

詳細意思解釋

〈動〉

  1. 塞進 [tuck in]
    1. 你來把我這邊的被掖掖罷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  2. 又如:把被角掖好
  3. 藏 [hide]
    1. 黛玉微微的點頭,便掖在袖里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  4. 插入腰帶 [thrust in one's belt]
    1. 說著,掖上那把刀,邁步出門,往外就走。——《兒女英雄傳》
  5. 另見 yè

詞性變化

〈名〉

  1. 胳肢窩。后作「腋」 [armpit]
    1. 掖,一曰臂下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衣逢掖之衣。——《禮記·儒行》
    3. 張掖郡。——《漢書·地理志下》。集注引應劭:「張國臂掖,故曰 張掖也。」
    4. 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掖。——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
  2. 宮殿正門兩旁小門「掖門」的簡稱 [side door]
    1. 入未央宮掖門。——《漢書·高后紀》。師古曰:「掖門,非正門而在兩旁,若人之臂掖也。」
  3. 又如:掖門(宮殿正門兩旁的邊門);掖垣(皇宮的旁垣);掖庭(宮中旁舍,妃嬪居住的地方);掖殿(宮中旁殿)
  4. 另見 yē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掖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8
  • 《唐韻》羊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奕。《說文》以手持人臂投地也。又挾扶也。《詩·風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也。《疏》誘謂在前導之,掖謂在傍扶之。《左傳·僖二十五年》二禮從國子巡城,掖以赴外。《註》挾之而投於城外也。 又《說文》臂下也。與腋同。《禮·儒行》衣逢掖之衣。《註》逢,猶大也。大袂衣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掖。 又宮旁舍曰掖庭,殿旁垣曰掖垣,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,皆取肘腋之義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。又《成帝紀》闌入尚方掖門。《註》掖門在兩傍,言如人臂掖也。《杜甫詩》花隱掖垣暮。 又郡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張掖郡。《註》張國臂掖,故曰張掖。《又》東萊郡掖縣。《韻會》掖,腋本一字。今扶掖字從手,肘腋字從月。然古腋字本作亦,非從月也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二》《手部》 ·掖
  • 以手持人臂投地也。從手夜聲。一曰臂下也。羊益切

文二百六十五 重十九
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手持人臂也。各本臂下有投地二字。今依左傳音義刪正。左傳。衛人伐邢。二禮從國子巡城。掖以赴外。殺之。赴當是仆之誤。正義曰。說文云。掖、持臂也。謂執持其臂投之城外也。釋文曰。說文云以手持人臂曰掖。陸孔所據皆無投地二字。淺人傅合左文增之。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。詩衡門序曰。僖公愿而無立志。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。鄭云。掖、扶持也。是可證矣。從手。夜聲。羊益切。古音在五部。一曰臂下也。此義字本作亦。或借掖爲之。非古也。儒行。逢掖之衣。高后本紀。見物如蒼犬據其掖。俗亦作腋。

English

support with the arms; stick in, tuck in; fold up

掖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