揠
注音: ㄧㄚˋ 讀音: yà
簡體部首:扌 簡體部外筆畫: 9 簡體總筆畫:12
繁體部首: 手
五筆86/98:RAJV 倉頡: QSAV 鄭碼: DHKZ 電碼:2257
筆順編號: 121125115315 四角號碼:51014 UNICODE:63E0
基本意思
yà ㄧㄚˋ- 拔:~苗助長(zhǎng )(亦稱「拔苗助長」)。
英漢互譯
- pull up
方言注音
- 粵語:aat1aat3
- 客家話:[梅縣腔]jat7[海陸豐腔]ret7wat7[客語拼音字匯]yad5[寶安腔]jet7[客英字典]jet7vat7[臺灣四縣腔]jet7wat7
詳細意思解釋
- 揠 yà
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手,匽( yán)聲。本義:拔起)
- 同本義 [tug upward]
- 揠,拔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拔心曰揠。——《小爾雅·廣物》
-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芒芒然歸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
- 又如:揠苗助長
- 提拔 [promote]
- 德與 瓊素不相下,一旦揠之在上,則必爭。——《宋書·岳飛傳》
- 抓著馬鞍 [hold the saddle]
- 殺得曹操盔斜發亂,發甲捶胸,揠鞍吐血。——《老殘游記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揠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9
- 《唐韻》烏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乙黠切,音軋。《說文》拔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東齊海岱之閒曰揠。《孟子》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。 又《廣韻》拔草心也。《小爾雅》拔心曰揠。 或省作扎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二》《手部》 ·揠
- 拔也。從手匽聲。烏黠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