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
注音: ㄓㄨㄛ 讀音: zhuō
簡體部首: 扌 簡體部外筆畫:7 簡體總筆畫:10
繁體部首:手
五筆86/98: RKHY 倉頡:QRYO 鄭碼:DJI 電碼:2191
筆順編號: 1212512134 四角號碼:56081 UNICODE: 6349
基本意思
zhuō ㄓㄨㄛˉ- 抓,逮:~拿。~奸。~賊。~弄。捕~。捕風~影。
- 握:~筆。~刀(代人作文)。~襟見肘。
英漢互譯
- capture catch clutch grasp hold
方言注音
- 粵語:zuk1zuk3
- 客家話:[沙頭角腔]zuk7[客英字典]zok7zuk7[陸豐腔]zok7[客語拼音字匯]zog5[東莞腔]zuk7[梅縣腔]zok7zuk7[海陸豐腔]zok7[zuk7][寶安腔]zuk7[臺灣四縣腔]zok7[zuk7]
詳細意思解釋
- 捉 zhuō
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手,足聲。本義:握,持)
- 同本義 [hold;grasp]
- 捉,搤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捉,持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- 伊便能捉杖打人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
- 叔武將沐,聞君至,喜,捉發走出。——《左傳》
- 孫權捉 預手,涕泣而別。——《三國志》
- 又如:捉發(手握頭發);捉秤(拿秤,掌秤);捉手(握手);捉身(把握身體);捉船(撐船,劃船);捉筆(執筆)
- [到唐代引申出]捉拿,擒拿;追捕 [catch;arrest]
- 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—— 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
- 往日用錢捉私鑄,今許鉛錫和青銅。——杜甫《歲晏行》
- 遍捉鄉民。——《廣東軍務記》
- 不能行捉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- 又
- 迅不可捉。
- 余捉蟋蟀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- 又如:捉事人(捉拿罪犯的公人);捉生替死(陷害無罪之人為有罪者抵死);捉生(活捉敵人);捉取(擒拿;捕捉)
- 戲弄 [make fun of]
- 張珙新來,受了別人家捉。—— 董解元《西廂》
- 又如:捉掐(捉弄);捉狹(捉弄);捉搦(戲弄)
- 撿,拾 [pick up]
- 若見女人一發在地,自言持戒,不肯捉之。——《百喻經》
- 找,趁 [find]
- 當日權且歡天喜地,并無他說。明日捉個空,便一徑到臨安府前叫起屈來。——《京本通俗小說》
- 你瞧,太太們老在一起,哪有我捉空兒跟他說話的機會。——茅盾《霜葉紅似二月花》
- 又如:捉個空(找個空子);捉冷眼(趁人沒看見);捉脈(堪輿家據地勢,尋找所謂龍脈);捉空(趁空);捉破(抓出破綻)
- 控制 [control]
- 那小二不曾提防,捉腳不定,翻筋斗直跌出門外,磕碎腦后,鮮血直淌。——《醒世恒言》
- 原來楊志吃的酒少,便醒得快,爬將起來,兀自捉腳不住。——《水滸全傳》
- 又如:捉不住(控制不住);捉兵(提調軍隊);捉店(守護店鋪)
詞性變化
- 捉 zhuō
〈介〉相當于「把」、「將」
- 身邊銅錢又無,吃了卻捉什么還他?——《警世通言》
- 好得合頭癡。向吾宅里坐,卻捉主人欺。——《敦煌變文集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捉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角切,莊入聲。《說文》搤也。一曰握也。《廣韻》捉搦也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周公躬吐捉之勞。《註》一飯三吐飡,一沐三捉髮。《蜀志·趙雲傳註》先主捉手而別。 又《增韻》捕也。《釋名》促也。使相促及也。 又《唐書·兵志》唐初,兵之戍邊者,大曰軍,小曰守捉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二》《手部》 ·捉
- 搤也。從手足聲。一曰握也。側角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