邶
注音: ㄅㄟˋ 讀音: bèi
簡體部首:阝 簡體部外筆畫: 5 簡體總筆畫: 7
繁體部首: 邑 繁體部外筆畫:5 繁體總筆畫: 8
五筆86/98: UXBH 倉頡: LMPNL 鄭碼:TIRY 電碼: 6731
筆順編號:2113552 四角號碼:17127 UNICODE:90B6
基本意思
bèi ㄅㄟˋ-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bui3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pi3pui5[臺灣四縣腔]pi3pui5[客英字典]pui5[客語拼音字匯]boi4
詳細意思解釋
- 邶 bèi
〈名〉古國名 [Bei state]。周武王封殷紂王之子武庚于此,約相當于今河南省淇縣以北,湯陰縣東南一帶地方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下》《邑字部》 ·邶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5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昧切《正韻》步昧切,音佩。《說文》故商邑,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。《詩·邶風·小序》武王克商,分朝歌而北謂之邶。 又《集韻》補昧切,音背。齊地名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八年》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。與商之邶名同地異。 《廣韻》同鄁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六》《邑部》 ·邶
- 故商邑。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。從邑北聲。補妹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