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扌部 >>

注音: ㄔㄨㄟˊ 讀音: chuí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8 總筆畫: 11

簡體部首:  簡體部外筆畫:8 簡體總筆畫: 11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 RTGF 倉頡:QHJM 鄭碼:DMEB 電碼: 2211

筆順編號: 12131212211 四角號碼:52015 UNICODE: 6376


基本意思

chuí  ㄔㄨㄟˊ
  1. 敲打:~衣。~鼓。~打。~拓。~撻。~楚(古代的杖刑)。~胸頓足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beat pound 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ceoi4
  •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cui2zui3[客語拼音字匯]cui2[寶安腔]cui2[客英字典]chui2[海陸豐腔]chui2chui3[梅縣腔]chui2

詳細意思解釋

搥 chuí

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手,垂聲。本義:棒打)
  2. 同本義 [beat]
    1. 捶,以杖擊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捶笞臏腳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。注:「捶笞皆杖擊也。」
  3. 又如:捶鼓;捶衣裳;捶楚(用杖或板拷打)
  4. 拳打 [hit with fist]。如:捶背;捶毆(毆打);捶胸跌腳(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)
  5. 舂;搗 [pestle]。如:捶骨瀝髓(同「敲骨吸髓」。喻殘酷搜刮民財)
  6. 同「錘」。鍛,鍛煉 [forge]。如:捶鉤(鍛打帶鉤);捶句(錘煉文句)

詞性變化

  • chuí

〈名〉

  1. 馬杖。通「箠」 [whip]
    1. 檄以馬捶。——《莊子·至樂》
    2. 一尺之捶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。——《莊子·天下》
    3. 捶馬銜走。——《公羊傳·定公八年》何注
    4. 執捶拊以鞭笞天下。——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
  2. 又如:捶策(揚鞭擊馬)
  3. 棍棒 [stick]。如:捶表(即郵表。指立于邊界郵舍旁的木制標志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捶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8
  • 《唐韻》之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主橤切,錐上聲。《說文》以杖擊也。《魏志·何夔傳》加其捶撲之罰。 又擣也。《禮·內則》欲乾肉則捶而食之。或從木作棰。 又《集韻》是棰切,音菙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都果切《正韻》都火切,音朵。與揣同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大馬之捶鉤者。《註》玷捶鉤之輕重。玷音點平聲。捶或作。 咕作,省作〈扌〉。通作搥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二》《手部》 ·捶
  • 以杖擊也。從手垂聲。之壘切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杖擊也。內則注曰。捶、擣之也。引申之、杖得名捶。猶小擊之曰撲、因而擊之之物得曰撲也。擊馬者曰箠。從手。垂聲。之壘切。壘當作壘。十六部。

English

strike with stick, lash, beat

捶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