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
注音: ㄐㄧ 讀音: jī
簡體部首: 饣 簡體部外筆畫: 2 簡體總筆畫:5
繁體部首: 食
五筆86: QNMN 五筆98: QNWN 倉頡: NVHN 鄭碼:OXQD 電碼:7382
筆順編號:35535 四角號碼:27710 UNICODE: 9965
基本意思
(飢饑)
jī ㄐㄧˉ- 餓:~餓。~民。~驅(舊指為衣食而奔走)。~餐渴飲。~寒交迫。~不擇食(喻急需的時候顧不得細加選擇)。畫餅充~。
- 莊稼收成不好或沒有收成:~荒。~饉(災荒)。===漢英互譯===
方言注音
- 粵語:gei1
詳細意思解釋
- 饑
饑 jī<名,動>
- (形聲。從食,幾( jī)聲。本義:荒年,五谷無收)
- 同本義 [bad havest]
- 饑,谷不熟為饑。——《說文》
- 五谷不熟謂之饑。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
- 降喪饑饉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雨無止》
- 齊嘗大饑,道旁餓死者不可數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
- 兇年饑發,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- 四時不出,天下大饑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
- 今山東饑饉,人庶相食。——《漢書·翼奉傳》
- 又如:饑荒;饑餒(饑餓);饑時得一口(緊要處得人救濟,恩德深厚);饑氓(逃荒的人);饑歲(荒年)
- [動]∶通「飢」。吃不飽,餓 [hungry;famishing;starving]
- 黎民不饑不寒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- 寧一月饑,無一旬餓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
- 牛困人饑日已高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- 饑渴而頓踣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- 風雨霜露饑寒顛踣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- 姓
詞性變化
- 饑
飢 jī<名,動>(「飢」與「饑」的區別在于,「飢」指肚子餓,「饑」指饑荒。在先秦不相混同,到后來才逐漸通用。「飢」、「饑」現在均簡化為「饑」)〈動〉
- 吃不飽 [hungry;famishing;starving]
- 飢,餓也。從食,幾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可以樂饑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衡門》。箋:「饑者,不足于食也.」
- 家有常業,雖饑不餓。——《韓非子·飾邪》
- 或受之饑。——漢· 賈誼《論積貯疏》
- 操軍兼以饑疫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- 又如:饑火(饑餓難忍,如火燒于腹中);饑殍(餓死的人。同餓莩);饑驅(為饑餓所迫,出外奔波謀生);饑火中燒(饑餓難忍。如火燒于腹中)
- 通「饑」。荒年,五谷無收 [bad havest]
- 饑歲之春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- 比年不登,人用饑匱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奮傳》
- 古國名 [Ji state]
- 西伯伐 饑國,滅之。——《史記·殷本紀》
- 姓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戌集下》《食字部》 ·饑
- 〔古文〕《玉篇》紀衣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穀不熟爲饑。從食幾聲。餘詳飢字註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五》《食部》 ·饑
- 穀不孰爲饑。從食幾聲。居衣切〖注〗、,古文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