崎
注音: ㄑㄧˊ 讀音: qí
五筆86/98:MDSK 倉頡: UKMR 鄭碼: LLAJ 電碼:1505
筆順編號:25213412512 四角號碼:24721 UNICODE: 5D0E
基本意思
qí ㄑㄧˊ- 〔~嶇〕形容山路不平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ei1
- 客家話:[梅縣腔]ki1[臺灣四縣腔]ki1ki2gia5[客英字典]ki1ki2[客語拼音字匯]ki1[寶安腔]ki1[海陸豐腔]ki1ki2gia5
- 潮州話:ki1(khi)gia6(kia)
詳細意思解釋
- 崎 qí
〈形〉
- (形聲。從山,奇聲。本義:崎嶇,地面高低不平的樣子)
- 同本義 [be rugged and rough]
- 崎嶇,傾側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- 又如:崎崟(山峰高低不平的地方);崎嶺(形容山路險阻不平)
- 險峻 [precipitous]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寅集中》《山字部》 ·崎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8
- 《廣韻》去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奇切,音敧。《說文》險也。本作。從危,攴聲。今文作崎。《玉篇》崎嶇,山路不平也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上平衍而曠蕩,下蒙蘢而崎嶇。 又《集韻》渠羈切,音奇。義同。 又去綺切,音錡。巋崎,山貌。一曰不安貌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徒觀其傍山側兮,則嶇嶔巋崎。 又葉去何切,音苛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深林巨木,嶄嚴嵾嵳。九嵕嶻嶭,南山峩峩。巖陁甗錡,嶊萎崛崎。 又《集韻》於宜切,音漪。地名。上黨崎氏阪。又渠希切,音祈。曲岸也。○按上黨陭氏本作陭,不必改從山。又訓曲岸,與石部碕字音義同,重出,俱不可從。 《正字通》陭隑埼碕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