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
注音: ㄑㄧˊ 讀音: qí
五筆86/98:MFCY 倉頡: UJE 鄭碼:LLEX 電碼: 1477
筆順編號:2521254 四角號碼: 24747 UNICODE:5C90
基本意思
qí ㄑㄧˊ- 〔~山〕山名,在中國陜西省。
- 〔~黃之術〕指中醫的醫術。「岐」,岐伯;黃,黃帝,相傳他們都是中華民族醫家之祖。
- 同歧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ei4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ki1[寶安腔]ki1ki2[梅縣腔]ki1[陸豐腔]ki1[東莞腔]ki2[臺灣四縣腔]ki1[客語拼音字匯]ki2[海陸豐腔]ki1
- 潮州話:gi1(ki)gia6(kia)
詳細意思解釋
- 岐 qí
〈名〉
- (會意。從山,從枝省,支亦聲。本義:古地名。陜西岐山縣。又山名)
- 岐山 [Qishan mountains]。因山有兩枝,故名。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北。上古稱「岐」
- 王用享于岐山。——《易·升》
- 又如:岐陽(岐山的南邊;舊縣名);岐周(西周。周初立國于岐山,所以稱岐周)
- 同「歧」。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 [branch]
- 即歧趾而臚情。——張衡《思玄賦》
- 又如:岐路(岔路);三岐路口;岐首(兩個頭);岐旁(岔路,兩通的道路);岐路人(宋代稱民間賣藝的人。也作岐路或路岐人)
詞性變化
- 岐 qí
〈形〉通「崎」。崎嶇 [be rugged and rough]
- 汝陰太守 曹武,思所以獲免,陰蒙避迴,岐嶇自列。—— 陸機《謝平原內史表》
- 岐 qí
〈動〉通「企」。踮起腳跟 [stand on tiptoe]
- 誕實匍匐,克岐克嶷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寅集中》《山字部》 ·岐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4
- 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巨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翹移切《正韻》渠宜切,音跂。《說文》山名。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。《詩·大雅》率西水滸,至于岐下。《一統志》山有兩岐,故名。《六書故》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,禹貢導岍及岐,是也。又山海經,岐山,狐岐之山,在今汾州介休縣,勝水出焉,東北會於汾,禹貢治梁及岐,是也。 又州名。本雍州地,後爲秦都,漢爲扶風郡,元魏置岐州,唐改鳳翔府,號西京。 又路岐也。《釋名》物兩爲岐,在邊爲旁。《爾雅·釋宮》二達謂之岐旁。《註》道旁出也。《列子·說符篇》亡羊者曰:岐之中又有岐,不知所之,所以返也。 又峻也。《詩·大雅》克岐克嶷。《朱傳》岐嶷,峻茂之貌。 又姓。《正字通》黃帝臣岐伯,唐岐靈岳。◎按《集韻》翹移切,音祁。周文王所封地。又常支切,音坻。山名。又渠羈切,音奇。地名。又章移切,音支。分也。與諸家音切相齟齬。今不從。 《集韻》本作。《韻會》或作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