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
注音: ㄐㄧˋ 讀音: jì
五筆86/98:PDSK 倉頡: JKMR 鄭碼: WDAJ 電碼:1376
筆順編號:44513412512 四角號碼:30621 UNICODE:5BC4
基本意思
jì ㄐㄧˋ- 托付:~托。~存。~情。~懷。~意。
- 依靠,依附:~居。~食。~生蟲。
- 托人傳送,特指由郵局傳遞:~信。~錢。
- 認的親屬:~父。~母。~子。
英漢互譯
- depend on entrust mail post send
方言注音
- 粵語:gei3
- 客家話:[寶安腔]gi5[沙頭角腔]gi5[海陸豐腔]gi5[梅縣腔]gi5[東莞腔]gi5[客語拼音字匯]gi4[臺灣四縣腔]gi5[客英字典]gi5[陸豐腔]gi5
詳細意思解釋
- 寄 jì
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宀( mián),表示與家室房屋有關,奇聲。本義:寄居)
- 同本義 [live away from home;visit]
- 寄,托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寄公者,何失地之君也。——《儀禮·喪服》傳
- 可以寄百里之命。——《論語》。皇疏:「寄是暫寄有反之目也。」
- 老妻寄異縣,十口隔風雪。——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
- 又如:寄籍(寄居外地而附以戶籍的叫寄籍);寄莊(在外地買地設莊,收租)
- 委托,托付 [entrust]
- 令可以寄政。——《國語·齊語》
- 先帝知臣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- 倚南窗以寄傲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- 又如:寄命(委以重任;生命如寄旅,因此比喻短暫的生命);寄付(委托;托付);寄任(指所委托的重要責任;托付重任)
- 依賴;依附 [depend on]
- 托根附樹身,開花寄樹梢。——白居易《有木詩》
- 蠻煙瘴雨土卑濕,留我寄命與茲鄉。——黃景仁《洞庭行贈大歸包川》
- 又如:寄命(寄身;托身);寄口(依靠別人生活)
- 寄放;寄存 [deposit]
- 前以一匹錦相寄,今可見還。——《南史·江淹傳》
- 又如:寄包(寄存行李;喻指寄宿);寄物(寄存的東西;寄托某件物品作為憑證)
- 寄托 [place (hope,etc.) on]
- 依南窗以寄傲,審容膝之易安。——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
- 先王寄理于竹帛。——《韓非子·安危》
- 又如:寄懷(寄托情志;用真誠的心意待人);寄意(寄托情意)
- 托人遞送 [transmit;send;post;mail]
- 女寄言于母。——明· 崔銑《洹詞·記王忠肅公翱三事》
- 又如:寄聲(托人口頭傳達問候);寄外(妻子寄信或他物給丈夫);寄言(寄語、帶信);寄奉(敬詞。謂通過郵遞奉呈)
詞性變化
- 寄 jì
〈形〉非親生的——指親屬 [adopted]。如:寄兒;寄爹;寄娘;寄女;寄名(舊時迷信將兒童拜在他人名下做義子,叫寄名)
- 寄 jì
〈名〉
- 人物名 [name]
- 寄偽兒啼。(區寄假裝像小孩子的啼哭。兒,名詞作狀語,表示比喻,像小孩子似的。)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
- 翻譯官。古代稱翻譯東方民族語言的官吏 [translator]。如:寄象(古代指能通傳南方與東方語言的翻譯官。后泛指翻譯);寄鞮(古代指能通傳東方與西方之語的翻譯官,后泛指翻譯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寅集上》《宀字部》 ·寄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8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 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 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 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 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 又寄生,草名。 又寄居,小蟹名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宀部》 ·寄
- 託也。從宀奇聲。居義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