哆
注音: ㄉㄨㄛ 讀音: duō
五筆86/98:KQQY 倉頡:RNIN 鄭碼:JRRS 電碼: 0759
筆順編號:251354354 四角號碼: 67027 UNICODE: 54C6
基本意思
duō ㄉㄨㄛˉ- 〔~嗦〕發抖,戰栗,如「冷得打~~」(「嗦」讀輕聲)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ce2ci2do1
- 客家話:[梅縣腔]chii3chi3[臺灣四縣腔]cih3[客英字典]chi3[海陸豐腔]chi3
詳細意思解釋
- 哆 duō
<象>
- 形容敲擊聲 [tattoo]
- 張姑娘含著笑,皺著眉,把兩只小腳兒點的腳踏兒哆哆的亂響。——《兒女英雄傳》
詞性變化
- 哆 duō
〈動〉
- 戰栗 [tremble]。如:哆唆(哆哩哆嗦。顫動;發抖);哆弄(方言:翻弄;擺弄)
- 哆哆(喋喋。說話沒完沒了) [chatter]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哆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6
- 《廣韻》尺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敝尒切《正韻》尺里切,音侈。《說文》張口也。《詩·小雅》哆兮侈兮,成是南箕。《傳》哆,大貌。 又《集韻》衆意。 又《集韻》丁寫切,爹上聲。魚口張貌。 又《廣韻》昌者切《集韻》齒者切,音撦。《廣韻》脣下垂貌。《集韻》大貌。或作侈拸。 又《穀梁傳·僖四年》齊人者,齊侯也。其人之何也。於是哆然外齊侯也。《註》哆然,衆有不服之心。《疏》哆然,寬大之意。《釋文》哆,昌者反。又昌氏反。 又人名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漆雕哆,字子斂。又《大宛傳》李哆爲校尉,制軍事。 又《廣韻》丁可切《集韻》典可切,音嚲。《廣韻》語聲。 又《集韻》張口也。《詩·小雅·哆兮釋文》哆亦讀昌可反。 又《廣韻》敕加切《集韻》抽加切,音侘。《廣韻》張口也。 又《集韻》昌遮切,音車。大貌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昌志切,音熾。《廣韻》哆聲。 又《廣韻》丁佐切《集韻》丁賀切,音跢。《廣韻》語助聲。 又《集韻》緩脣也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陟駕切,音吒。《廣韻》哆,大口。《集韻》亦張口貌。 又《集韻》丑亞切,音詫。義同。 又葉敞呂切,音杵。《韓愈·元和聖德詩》紫焰噓呼,高靈下墮。羣星從坐,錯落侈哆。墮音吐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口部》 ·哆
- 張口也。從口多聲。丁可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張口也。小雅。哆兮侈兮。毛曰。哆、大皃。從口。多聲。釋玄應引說文殆可切。此本音隱。唐韻丁可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