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口部 >>

注音: 讀音: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4   總筆畫: 7

五筆86: KQNG   五筆98: KTNG   倉頡:RPVM   鄭碼: JRZA   電碼: 0839

筆順編號:2513551   四角號碼: 67027   UNICODE: 545C


基本意思

(嗚)

  ㄨˉ
  1. 〔~呼〕a.文言嘆詞;b.舊時祭文常用以表示嘆息,后借指死亡,如「一命~~」。均亦作「烏呼」、「於呼」、「於戲」。
  2. 象聲詞:汽笛~~地響。她~~地哭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hoot   toot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wu1

詳細意思解釋

嗚 wū<嘆>

  1. 口中舒發而出的聲音,嘆息聲。悲嘆 [alas]
    1. 及與公卿言國家事,未嘗不噫嗚流涕。——《后漢書·袁安傳》
  2. 又如:嗚呃(悲嘆);嗚乎(嗚呼);嗚唈(因悲哀、憤懣而抑郁氣塞);嗚惻(悲泣);嗚噎(嗚咽。憂傷悲泣);嗚呼噫嘻(表示慨嘆)

詞性變化

嗚 wū<象>

  1. 形容氣流剎地經過的聲響 [toot]。如:汽車嗚的一聲開過去了;輪船上的汽笛鳴嗚直叫;嗚的一聲,它不見了
  2. 發出喧鬧聲 [hoot]。如:嗚哨(漲水聲);嗚哩嗚喇(嗚哩哇啦。多形容亂嚷嚷聲);嗚嗚(歌詠聲;吟詠聲);嗚軋(吹角聲);嗚嗚咽咽(悲泣聲)

嗚 wū〈動〉

  1. 親吻 [kiss]。如:嗚咂(親吻)
  2. 死亡 [die]。如:一命嗚呼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嗚
  • 《廣韻》哀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汪胡切,音污。《玉篇》鳴呼,歎辭也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鳴呼曷歸。《集韻》亦作歍。 又與烏通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歌呼鳴鳴,快耳目者,眞秦之聲也。亦作烏烏。 又《集韻》烏故切,音惡。歎傷也。《後漢·袁安傳》噫鳴流涕。《釋文》鳴,一故反。

English

sound of crying, sobbing

嗚的造詞

嗚的成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