吼
注音: ㄏㄡˇ 讀音: hǒu
五筆86/98: KBNN 倉頡: RNDU 鄭碼:JYZ 電碼:0709
筆順編號: 2515215 四角號碼: 62010 UNICODE: 543C
基本意思
hǒu ㄏㄡˇ- 獸大聲叫:~叫。獅~。
- 人在激怒時的呼喊:大~。
- (風、汽笛、大炮等)發出巨大的聲響:~鳴。
英漢互譯
- roar howl
方言注音
- 粵語:haau1hau3
- 客家話:[梅縣腔]keu5[臺灣四縣腔]kieu5ho5hau1[客英字典]keu5hau3hau1keu3[寶安腔]hau1[客語拼音字匯]heu4[海陸豐腔]kieu5ho5hau1[東莞腔]hau3
詳細意思解釋
- 吼 hǒu
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口,孔聲。本義:[野獸]大聲叫)
- 同本義 [roar]
- 吼,聲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- 又如:虎吼;獅子吼;大炮一再地吼
- 人因憤怒或情緒激動而大聲呼喊 [shout;cry out]。如:吼咤(大聲怒喝);吼怒(怒極而大聲咆哮);吼喊(大聲叫喊);吼號(大聲哀號)
- 風、雷等發出的巨響 [roar;thunder]。如:吼嘯(呼嘯;發出巨響);吼沫(發出巨響的激流浪花);吼雷(打響雷,雷鳴)
- 〈方〉∶叫,呼喚 [人] [call]
- 意馬,吼你大大去。——《秧歌劇選》
詞性變化
- 吼 hǒu
〈名〉
- 虹 [rainbow]
- 虹謂之吼。——明· 李翊《俗呼小錄》
- 哮喘病 [asthma]。如:吼兒病;吼疾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吼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4
- 《廣韻》呼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后切,音。《玉篇》牛鳴也。《增韻》虓聲。《後漢·童恢傳》一虎低頭閉目,狀如震懼,卽時殺之,其一視,恢鳴吼踴躍自奮。《梵書·大智論》辟如獅子,百獸之王,爲小蟲吼,則爲衆所笑。《玉篇》亦作吽。《廣韻》亦作呴。 又《廣韻》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切,音蔲。《廣韻》聲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厚怒聲。本作。○按《玉篇》《廣韻》吼、分載,音義各別。《集韻》《類篇》非。*考證:〔《後漢·童恢傳》一虎低頭閉目,狀如震懼,卽時殺之,其一視,恢鳴吼躍自奮。〕 謹照原文躍改踴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