吽
注音: ㄏㄡˇ ㄏㄨㄥ ㄡ 讀音: hǒu hōng ōu
五筆86: KRHH 五筆98: KTGH 倉頡:RHQ 鄭碼:JMB 電碼:9730
筆順編號:2513112 四角號碼:65000 UNICODE: 543D
基本意思
hǒu ㄏㄡˇ- 古同吼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hung1ngau6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jim1[海陸豐腔]rim1kieu5[臺灣四縣腔]jim1kieu5
詳細意思解釋
- 吽 hōng
〈名〉佛教「六字真言」(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)之一 [hum,used for the last syllable of On-man-padme-hum]
- 吽,梵文真言句也。——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吽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4
- 《字彙》同吼。 又《集韻》於今切,音隂。《玉篇》牛鳴也。 又《集韻》魚侯切,音齵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狋吽牙者,兩犬爭也。《註》吽,五侯反。 又《正字通》梵呪多用吽字。 又葉職容切,音鐘。《張昱輦下曲》守內番僧日念吽,御酒肉按時供。葉下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