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口部 >>

注音: ㄒㄧㄤˋ 讀音: xiàng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3   總筆畫: 6

五筆86/98: TMKD   倉頡: HBR   鄭碼: NLJ   電碼:0686

筆順編號:325251   四角號碼:27220   UNICODE:5411


基本意思

(嚮)

xiàng  ㄒㄧㄤˋ
  1. 對著,朝著,與背相對:~背(bèi )。~北。
  2. 目標,意志所趨:志~。方~。
  3. 偏袒,袒護:偏~。
  4. 近,臨:~晚。秋天漠漠~昏黑。
  5. 從前:~日。~者。
  6. 從開始到現在:~例。一~。
  7. 姓。===漢英互譯===
direction   favor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hoeng3
  • 客家話:[沙頭角腔]hiong5[客語拼音字匯]hiong4[海陸豐腔]hiong5[寶安腔]hiong5[梅縣腔]hiong5[東莞腔]hiong5[客英字典]hiong5[臺灣四縣腔]hiong5[陸豐腔]hiong5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xiàng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從宀( mián),從口。「宀」表示房屋,甲骨文中像屋墻,有窗戶之形。本義:朝北開的窗戶)
  2. 同本義 [the window facing north]
    1. 向,北出牖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古宮室北墉,無戶牖,民間或有之,命之曰向。
    2. 穹窒熏鼠,塞向墐戶。——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
  3. 泛指窗戶 [window]
    1. 閉戶塞向,密泥,勿使風入漏氣。——《齊民要術》
    2. 刮楹達鄉(向)。——《禮記·明堂位》。注:「謂夾戶窗也。」
    3. 啟牖鄉(向)如初。——《儀禮·士虞禮記》
  4. 方向;方位 [direction]
    1. 明利害之向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上》
    2. 東向馳去。——明· 魏禧《魏叔子文鈔·大鐵椎傳》
  5. 又如:風向;反向;去向;山向;向前(猶將來)
  6. 過去,往昔[past;before]
    1. 向也不恕而今也恕,向也虛而今也實。——《莊子·山水》
    2. 向為身死而不受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    3. 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。(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,是可以根據標記渡水的。導,引導,渡水。)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    4. 尋向所志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
    5. 便扶向路。
    6. 向吾不為斯役。(假使過去我不當這個差)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    7. 向察眾人之議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
    8. 向之噌吰。——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  7. 又如:向道(原以為);向年(往年)
  8. 從來,向來 [always;all along]
    1. 臣向蒙國恩,刻思圖報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
  9. 又如:向料(一直認為);向蒙(一貫承蒙)
  10. 剛才 [just now]
    1. 向見年少婦人自水邊小徑去矣。——《金史》
    2.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。——《史記·華佗傳》
    3. 比向日不同。——《西廂記》
  11. 又如:向年(往年);向事(往事);向來(表示時間上過去不久)
  12. 姓。如:向平(東漢高士,隱居不仕,子婚嫁既畢,遂漫游不知所終。后以「向平」為子女嫁娶既畢者之典)

詞性變化

  • xiàng

〈動〉

  1. 面朝、面對。跟「背」相對 [face]
    1. 見劍向己。——《左傳·定公十年》注
    2. 磨刀霍霍向豬羊。——《木蘭詩》
    3. 眈眈相向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
    4. 夫妻向隅,茅舍無煙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  2. 又如:向燈向火(喻看法各一);向暖(曬太陽);向炎乞兒(近火取暖的乞丐。比喻趨炎附勢之徒)
  3. 趨向,親近 [revere]
    1. 何故欲向漢?——《史記·班超傳》
    2. 向于時夏。——《書·多士》
  4. 又如:向化(歸順教化);向服(仰慕佩服)
  5. 愛;偏愛;偏袒 [be partiql to;side with]
    1. 不妨事,妳妳向著俺哩!——《元曲選·武漢臣·老生兒劇三》
  6. 又如:向順(偏向;偏袒)
  7. 往,去 [go]
    1. 閑向溪邊磨巨斧。——《水滸全傳》
  8. 又如:向寓(以往借宿)
  • xiàng

〈介〉

  1. 朝著 [to;toward]。如:向日(明日;第二天);向前(未來);向開(以外;以上);向著(朝著,對著)
  2. 從;在 [from]
    1. 向那御屏風背后,轉出一大臣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  • xiàng

〈連〉假設;如果 [if]。如:向令(假如);向若(假如);向非(假若不是)

  • xiàng

〈助〉用于「爭」、「怎」、「爭奈」、「如何」一類詞語后,起加強語氣作用

    1. 怎生向,人間好事到頭少。——《法曲第二》

嚮 xiàng〈動〉

  1. [在鄉專稱行政區域后,便造「嚮」字表示]對著,面向 [face to]
    1.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。——《易·隨》
    2. 戒六神訃渾嚮服。——《楚辭·惜誦》。注:「對也。」
    3. 請席何響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。注:「面也。」
    4. 沛公北嚮坐,張良西嚮侍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  2. 奔向;趨向 [go straight towards;head for]
    1. 嚮方略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
    2. 軍以向宛洛。——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
    3. 直下襄陽向 洛陽。—— 唐· 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
    4. 叱牛牽向北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    5. 已向荊州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  3. 又如:向清虛(奔向高天。喻得到幸福)
  4. 接近;臨近 [be close to]
    1. 東坡春向暮,樹木今何如?——《東坡種花二首》
  5. 又如:向中(謂近午。比喻鼎盛時期);向早(凌晨)

曏 xiàng〈名〉、〈副〉

  1. 舊時,以往 [before;formerly;in the past]
    1. 曏,不久也。從日,鄉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曏役之三月。——《春秋傳》
    3. 曏謂往時也。——《桂苑珠叢》
    4. 曏者,吾子辱使某見。——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
  2. 又如:向日;向之豪氣何在?
  3. [副]∶明,表明 [clearly;indicate]
    1. 證向今故,故遙而不悶。——《莊子·秋水》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向 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3
  •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亮切,音蠁。《說文》北出牖也。從宀從口。《註》牖所以通人氣,故從口。《玉篇》窻也。《詩·豳風》塞向墐戸。《傳》北出牖也。《疏》士虞禮註云:嚮、牖一名也。北爲寒之備,不塞南窻,故云北出牖也。《廣韻》嚮與向通用。《集韻》亦作。《正韻》亦作鄕。《禮·明堂位》刮楹達鄕。◎按明堂位註,鄕謂夾戸窻也。每室八窻,爲四達,則凡牖皆名鄕,不獨北出牖矣。 又《廣韻》對也。《戰國策》西向事秦。《莊子·秋水篇》望洋向若而嘆。 又或作嚮。《易·說卦》嚮明而治。 亦作鄕。《禮·明堂位》南鄕而立。 又《集韻》趣也。 又《韻會》救也。 又昔也。《莊子·寓言篇》若向也俯,而今也仰。 亦通作鄕。《論語》鄕也,吾見於夫子而問知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亮切,音餉。《廣韻》姓也。《左傳·成五年》諸侯謀復會宋公,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。《釋文》向,舒亮反。 又《玉篇》地名。《詩·小雅》皇父孔聖,作都于向。《註》向在東都畿內,今孟州河陽縣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王與鄭人向。《註》軹縣西有地,名向上。《襄十一年》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。《註》在川長社縣東北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川郡有向鄕。 又《集韻》國名。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註》向,小國也,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。《史記·褚少孫補三皇紀》怡向申莒,皆姜姓之後,漢爲縣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向縣。《註》向,故國,姜姓,炎帝後。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許兩切,音嚮。《集韻》人字。《左傳·襄十一年》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。《註》叔肸,叔向也。《釋文》向,許文反。《前漢·法志》作叔嚮,顏師古:音許兩反。 又《正韻》古文嚮字。註詳十六畫。*考證:〔《左傳·襄十一年》晉侯使叔肹告于諸侯。《註》叔肹,叔向也。〕 謹照原文兩肹字改肸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七》《宀部》 ·向
  • 北出牖也。從宀從口。《詩》曰:「塞向墐戶。」許諒切〖注〗徐鍇曰:「牖所以通人氣,故從口。」

English

toward, direction, trend

向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