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口部 >>

注音: ㄊㄨˇ ㄊㄨˋ 讀音:   tù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3   總筆畫: 6

五筆86/98:KFG   倉頡: RG   鄭碼: JBVV   電碼:0685

筆順編號:251121   四角號碼:64010   UNICODE:5410


基本意思

  ㄊㄨˇ
  1. 使東西從口里出來:~痰。吞~。~剛茹柔(吐出硬的,吃下軟的;喻欺軟怕硬)。
  2. 放出,露出:高粱~穗。~故納新。
  3. 說出:~話。一~為快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give up unwillingly   say   spit   tell   vomit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tou2tou3
  • 客家話:[梅縣腔]tu5[梅縣腔]tu5[東莞腔]tu5[寶安腔]tu5[客英字典]tu5[臺灣四縣腔]tu5[客語拼音字匯]le4tu4[陸豐腔]tu5[沙頭角腔]tu5[海陸豐腔]tu5

詳細意思解釋

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口,土聲。本義:東西從口腔中涌出)
  2. 同本義 [spit]
    1. 吐,寫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
    3. 然我一沫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。——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
    4. 血入乎牙,不肯吐口。——韓愈《元和圣德》
    5. 機發吐丸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    6. 與風水相吞吐。——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  3. 又如:吐氣納元(道家的一種練功修身之法。吐、納是我國古人的一種養生之術);吐信(吐舌頭);吞吐(吞進和吐出);吐沫(吐出沫子);吐茹,吐哺(吐出嘴里食物)
  4. 口說,陳說 [tell]。如:吐屬;吐決(發表言論,斷定事理);吐款(說出款曲。吐露真情);吐誠(說出真心話);吐肝露膽(赤誠相待,說出心里話);吐供(招供);吐言(說話);吐瀝(傾訴)
  5. 顯露,呈現 [display]。如:吐口(露口風);吐白(顯露白色);吐絮(露出棉絮);吐端(呈現端應);吐綠(呈現翠綠色)
  6. 發出;散發 [issue]。如:吐火(發出火光);吐曜;吐輝(發出光輝);吐焰(發出光焰);吐咬(吐音咬字);吐字;吐辭;吐音(發音);吐泄(發泄);吐絢(煥發光彩);吐發(煥發)
  7. 長出 [come into being]。如:吐穗;吐芽
  8. 抒發;抒寫 [express]。如:吐文(寫作。吐屬);吐論(發議論);吐談(談吐)
  9. 由里向外伸 [stick out]。指舌頭。如:吐舌頭
  10. 使能夠迅速硬化的粘液從口中出來形成絲、網、繭 [spin out]——用于蜘蛛或蠶。如:蠶吐絲
  11. 擺出,亮出 [put on]。武術用語
    1. [燕青] 把布衫脫將下來,吐個架子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  12. 開放 [come into bloom]。如:吐葩(開花);吐花
  13. 出 [give]。如:吐奇(出奇謀);吐決(出謀決策);吐故納新;吐懣(發泄內心的憤懣)

〈名〉

  1. 另見 tù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吐 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3
  • 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統五切,音土。《說文》寫也。《玉篇》口吐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《左傳·僖六年》若晉取虞,而明德以薦馨香,神其吐之乎。《史記·魯世家》周公一飯三吐哺。 又《增韻》出也,舒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發明詔,吐德音。《唐書·房琯傳》辭吐華暢。 又姓。《正字通》隋將軍吐萬緒。又複姓,後魏有吐奚、吐難、吐萬氏。 又《廣韻》湯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土故切,音兔。《廣韻》歐也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二》《口部》 ·吐
  • 寫也。從口土聲。他魯切

English

vomit, spew out, cough up

吐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