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
注音: ㄍㄨㄟ 讀音: guī
五筆86/98:JVG 倉頡: LLSM 鄭碼: KDXB 電碼:2981
筆順編號:23511 四角號碼: 27070 UNICODE: 5F52
基本意思
(歸)
guī ㄍㄨㄟˉ- 返回,回到本處:~國。~程。~僑。~寧(回娘家看望父母)。~省(xǐng )(回家探親)。~真反璞。
- 還給:~還。物~原主。
- 趨向,去往:~附。眾望所~。
- 合并,或集中于一類,或集中于一地:~并。~功。~咎。
- 由,屬于:這事~我辦。~屬。
- 結局:~宿(sù)。
- 珠算中一位除數的除法:九~。
- 古代稱女子出嫁:「之子于~,宣其室家」。
- 自首。
英漢互譯
- go back to return turn over to
方言注音
- 粵語:gwai1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kwui1
詳細意思解釋
- 歸
歸 guī〈動〉
- (會意。從止,從婦省。本義:女子出嫁)
- 同本義 [(of a woman) get married]
- 歸,女嫁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帝乙歸妹。——《易·泰》
- 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——《詩·周南·桃夭》(之子:這個女子)
- 女有歸。——《禮記·禮運》
- 婦人謂嫁曰歸。——《公羊傳·隱公二年》
- 生女有所歸,雞狗亦得將。——杜甫《新婚別》
- 后五年,吾妻來歸,時至軒中,從余問古事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- 又如:歸適(出嫁);歸女(嫁女);歸妹(嫁妹)。又指出嫁女兒返回娘家
- 害瀚害否,歸寧父母。——《詩·周南·葛覃》
- 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,出曰來歸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
- 大歸曰來歸。——《公羊傳》
- 又如:歸安(舊時謂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視父母);歸宗(出嫁女子回歸娘家)。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棄回家
- 阿母大拊掌:「不圖子自歸!」
- 返回,回來 [go back;return]
- 歸,返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- 明公歸自王。——西周金文《矢( zhé)令彝》
- 分兵斷其歸津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- 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——《論語·先進》
- 歸來見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- 大風起兮云飛揚,威加海內兮歸故鄉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
- 主人忘歸客不發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- 又如:歸槽(回家);歸升(回歸天界);歸朝(回朝);歸本(返回農耕);歸沐(回家洗沐)
- 歸還 [return sth. to;give sth. back to;restore sth. to]
- 久假而不歸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上》
- 臣請完璧歸趙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- 則其讀書也必專,而其歸書也必速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
- 又如:歸事(交還政權);歸元(歸還人頭);歸俗(還俗);歸業(回復原來的正業)
- 辭官回家 [resign]
- 開荒田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
- 又如:歸耕(辭官歸里);歸老(辭官返回故里養老);歸休(辭官退休);歸臥(歸林。辭官還鄉);歸道(辭謝師職)
- 死 [pass away]
-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,離吾鄉七百里矣,當時雖觭夢幻想,寧知此為歸骨所耶?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- 又如:歸道山(死亡);歸陰(死);歸土(埋死人于土中);歸休(死去);歸神(歸天。舊指離開人世,回歸神位)
- 投案自首 [surrender]。如:歸誠(歸服投誠);歸首(歸降,自首投案);歸命(歸順,順從);歸奉王朔(歸順朝廷)
- 合并;歸依;歸屬;歸到一處 [put together]
- 微斯人,吾誰與歸?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- 樊將軍以貧困來歸 丹, 丹不忍以己之私,而傷長者之意。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》
- 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,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,亦無不可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- 又如:歸注(匯合)
- 趨向;歸向 [tend]
-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蓋世,眾士慕仰,若水之歸海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- 今毆民而歸之農,皆著于本。——漢· 賈誼《論積貯疏》
- 又如:歸止(歸著,歸宿);歸一(一樣);歸市(涌向集市);殊途同歸
- 用在重疊動詞間,表示不相干或無結果。如:玩笑歸玩笑,事情可得認真去辦
- 結算 [settle accounts]
- 到晚,牛浦回家,問著他,總歸不出一個清賬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- 通「饋」( kuì)。餉,贈送 [give as a gift]
- 歸公乘馬,祭服五稱。——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
- 又如:歸衣(贈送衣服)
詞性變化
- 歸
歸 guī〈名〉珠算中稱一位除數的除法 [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-digit divisor]。如:九歸
- 歸
歸 guī〈形〉羞慚 [ashamed;abashed]
- 面目犂黑,狀有歸色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辰集下》《止字部》 ·歸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韋切《集韻》居韋切,音騩。還也,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薄音旋歸。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。《春秋·定十年》齊人來歸鄆、讙、龜隂田。又《禮·祭義》父母全而生之,予全而歸之。《孟子》久假而不歸。皆還復之義。 又《春秋·隱元年》歸惠公仲子之賵。《杜註》歸者,不反之辭。《桓七年》突歸于鄭。《穀梁傳》歸,易辭也。 又依歸也。《詩·曹風》于我歸處。《毛傳》歸,依歸也。 又歸附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年》王者,民之所歸往也。《詩·大雅》豈弟君子,民之攸歸。 又《說文》女嫁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禮·禮運》男有分,女有歸。又《穀梁傳·隱二年》婦人謂嫁曰歸,反曰來歸。《註》嫁而曰歸,明外屬也。反曰來歸,明從外至也。《左傳·莊二十七年》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,出曰來歸。夫人歸寧曰如某,出曰歸于某。 又投也,委也。《左傳·襄三年》請歸死于司敗。又《前漢·申屠嘉傳》鼂錯恐自歸景帝。《註》師古曰:自首于天子。 又與也,許也。《論語》天下歸仁焉。 又合也。《禮·緇衣》私惠不歸德。《註》謂不合於德義。 又終也。《左傳·宣十一年》以討召諸侯,而以貪歸之。 又歸妹,卦名。 又三歸,臺名。《史記註》三歸,取三姓女也。 又指趨曰歸。《易·繫辭》殊途而同歸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覩指而識歸。 又道家有八歸。《參同契》九還、七返、八歸、六居。《註》八歸者,天三生木,地八成汞,戊己一合,木汞之眞,歸煉鼎中,故曰八歸。 又《謝察微·算經》有歸法,歸已入之數也。 又歸藏,黃帝《易》名。一曰殷《易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卜掌三《易》之灋,二曰歸藏。《註》歸藏者,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。此《易》以純坤爲首,故名。 又《爾雅·釋親》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,謂姪之子爲歸孫。 又饋也。《論語》歸孔子豚。《晉語》不腆敝邑之禮,敢歸諸下執政。 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太行之山,其首曰歸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碧。 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本春秋夔子國,武德初,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,置州,取歸國爲名也。《廣輿記》今屬荊州府。 又姓。 又歸邪,星氣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名曰歸邪。歸邪出,必有歸國者,邪音虵。 又忘歸,矢名,見《公孫子》。 又姊歸,鳥名。當歸,藥名。 又《集韻》求位切,音匱。同饋。《說文》餉也。亦讀如字。義見上。 籀省作。漢作歸。*考證:〔《周禮·春官》大占掌三易之法。〕 謹照原文占改卜。法改灋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止部》 ·歸
- 女嫁也。從止,從婦省,聲。,籒文省。舉韋切〖注〗,古文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