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
注音: ㄉㄧˇ ㄉㄜ 讀音: dǐ de
五筆86: YQAY 五筆98: OQAY 倉頡: IHPM 鄭碼: TGRS 電碼: 1646
筆順編號:41335154 四角號碼: 00242 UNICODE:5E95
基本意思
dǐ ㄉㄧˇ- 最下面的部分:~層。~座。~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~。~肥。
- 末了:年~。月~。到~。
- 根基,基礎,留作根據:刨根問~。~蘊。~稿。~版。
- 圖案的基層:白~藍花的瓶子。
- 何,什么:~事傷感。
- 古同抵,達到。
英漢互譯
- bottom fundus
方言注音
- 粵語:dai2
- 客家話:[陸豐腔]dai3[客英字典]dai3gi3te3[臺灣四縣腔]dai3di3[梅縣腔]dai3[東莞腔]dai3[客語拼音字匯]dai3di1[寶安腔]dai3[沙頭角腔]dai3[海陸豐腔]dai3di3
- 潮州話:doi2di2(tóití)di1(ti)
詳細意思解釋
- 底 de
- 「底」在五四時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領屬關系,現已不用
- 另見 dǐ
詞性變化
- 底 dǐ
〈名〉
- 最下面,底端 [bottom;base]
- 底,一曰下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實惟無底之谷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- 則言黃泉之底。——《淮南子·脩務》
- 清澈見底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
- 全石以為底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
- 如:鞋底;箱底;桶底。引申為下層,下面。如:底下人(仆役);底土層;底冰
- 底子;基礎 [foundation]。如:底簟(根基,基礎);底下書(指學有根底的著作)
- 草圖、草案、草稿、預備性或試驗性的略圖或文本 [rough draft]。如:底樣
- 底細;內情 [the ins and outs (of a matter)]。又如:底里(內幕,內情;詳細);底腳(底細;住址);底腳里人兒(內線人物)
- 引申為盡頭;末尾 [end]。如:年底;月底;底極(終點;終極)
- 幾何圖形的基線或基面 [base]。如:圓錐的底
- 文物,史料,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來的證據、知識或資料 [record]。如:留個底兒
- 構成觀察或體驗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、物理或物質條件 [background]。如:白底紅花
- 底 dǐ
〈代〉
- 疑問代詞。何,什么 [what]
- 底處飛雙燕,銜泥上藥欄。——宋范成大《雙燕》
- 又如:底作(何為,干什么);底事(何事);底物(何物);底處(何處);底許(幾許,多少)
- 指示代詞。此,這 [this]。如:底事(此事)
- 底 dǐ
〈副〉
- 盡;極 [very]。如:底發(盡量發出);底煩(愁悶之至)
- 的確;確實 [certainly]。如:底確(定準)
- 另見 de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寅集下》《廣字部》 ·底 ·康熙筆畫:8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都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典禮切,音邸。《說文》山居也。 又《說文》下也。又《玉篇》止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底,待也。《註》止也。《疏》底者,在物之下,是亦止也。 又《玉篇》滯也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勿使有所壅閉湫底。《註》底,滯也。《晉語》戾久將底,底箸滯淫。 又《增韻》器臀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橐于囊。《箋》無底曰橐。有底曰囊。 又文書槀曰底。《春明退朝錄》公家文書稿,中書謂之草,樞密院謂之底,三司謂之檢。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,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。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。《晉公談錄》皇城使劉承規,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。 又設疑之辭。《匡謬正俗》俗謂何物爲底。此本言何等物,後省何,直云等物耳。應璩詩云:用等謂才學,言用何等才學也。去何言等,其言已舊,今人不詳根本,乃作底字,非也。唐人詩多用底字。《杜甫·寄王陶二少尹詩》文章差底病。《韓愈·曲江寄白舍人詩》有底忙時不肯來。 又與厎通。《韻會》厎,通作底。《詩·小雅》靡所底止。《傳》底,至也。 又與砥通。《前漢·枚乗傳》磨礱底厲。《註》底,柔石也。 又葉都木切,音啄。《郭璞·東海外大壑讚》寫溢洞穴,暵昏龍燭。爰有天壑,號爲無底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九》《廣部》 ·
- 山居也。一曰下也。從廣氐聲。都禮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