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辶部 >>

注音: ㄉㄨㄣˋ 讀音: dùn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9 總筆畫: 12

簡體部首:  簡體部外筆畫: 9 簡體總筆畫:12

繁體部首: 繁體部外筆畫:9 繁體總筆畫: 13

五筆86/98: RFHP 倉頡:YHJU 鄭碼: PDLW 電碼: 6658

筆順編號:331225111454 四角號碼:32306 UNICODE: 9041


基本意思

dùn   ㄉㄨㄣˋ
  1. 逃避,躲閃:~去。~辭。~世。~北。
  2. 隱,消失:~跡。~隱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escape flee 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deon6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tun3tun6[寶安腔]tun3[梅縣腔]tun3[陸豐腔]dun3[客英字典]tun3[東莞腔]tun3[臺灣四縣腔]tun3tun5[客語拼音字匯]tun3tun4
  • 潮州話:多溫6(頓)

詳細意思解釋

遯 dùn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辵( chuò),盾聲。本義:逃避)
  2. 同本義 [evade]
    1. 遁,遷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遁,避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三》
    3. 遁,猶回避也。——《后漢書·杜林傳》注
    4. 陽遁而不能蒸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    5. 平當逡遁有恥。——《漢書·雋疏干薛平傳贊》
  3. 又如:遁隱(避世隱居);遁天(逃遁天理,違背自然);遁命(逃避任命);遁俗(猶言逃避世俗);遁避(猶逃避)
  4. 逃跑,逃走 [flee;escape]
    1. 一曰逃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晉將遁矣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》
    3. 敵棄炮倉皇遁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    4. 虎大駭,遠遁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  5. 又如:遁世離群(逃離人世,過隱居生活);遁亡(逃亡);遁退(逃跑退卻);遁奔(逃奔)
  6. 遷移 [move]。如:遁思(遷移;離去)
  7. 隱匿 [hide]。如:遁疚(隱藏的疾病);遁隱(隱藏);遁影(隱藏形影);遁疾(隱藏的疾病)
  8. 隱避;隱居 [live in seclusion]。如:遁夫(隱居之人);遁身(隱居);遁居(隱居)
  9. 放縱;淫逸 [loose;wanton]。如:遁樂(淫縱逸樂);遁逸(放縱;不可約束)
  10. 失 [lose]。如:遁逸(散失);遁舍(猶舍棄)
  11. 欺 [deceive]。如:遁飾(欺蒙掩飾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酉集下》《辵字部》 ·遁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9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徒困切《正韻》杜困切,音鈍。《說文》遷也。《玉篇》逃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曳柴而遁。 又《廣韻》隱也,去也。《詩·小雅》勉爾遁思。《後漢·郅惲傳》南遁蒼梧。 又迴避也。《後漢·杜林傳》上下相遁。《註》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。 又遁甲。《後漢·方術傳》推六甲之隂,而隱遁也。 又《廣韻》徒損切《集韻》杜本切《正韻》徒本切,音囤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七倫切《正韻》詳倫切。與巡同。《前漢·平當傳》逡遁有恥。 又與逡通。《前漢·賈誼過秦論》遁巡不敢進。 《說文》亦作遯。*考證:〔《後漢·杜林傳》上下相遁。《註》謂上下相匿以文避去也。〕 謹照原文避去改避法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二》《辵部》 ·遁
  • 遷也。一曰逃也。從辵盾聲。徒困切〖注〗、、,古文遁。

}}
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遷也。此字古音同循。遷延之意。凡逡遁字如此。今之逡巡也。儀禮鄭注用逡遁十有一。一曰逃也。此別一義。以遁同遯。葢淺人所增。從辵。盾聲。徒困切。十三部。

English

hide, conceal oneself; escape

遁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