邐
注音: ㄌㄧˇ 讀音: lǐ
簡體部首:辶 簡體部外筆畫: 7 簡體總筆畫:10
繁體部首:辵 繁體部外筆畫:7 繁體總筆畫:11
五筆86/98: GMYP 倉頡: YMBB 鄭碼: ALLW 電碼: 6710
筆順編號: 1254254454 四角號碼: 31302 UNICODE: 9026
基本意思
(邐)
lǐ ㄌㄧˇ- 〔迤(yǐ)~〕見[[迤1」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lei5
- 潮州話:羅衣2(李)
詳細意思解釋
- 邐
邐 lǐ〈形〉(形聲。從辵( chuò),表示與行走有關,麗聲。本義:邐迤:曲折連綿。也作「迤邐」) 同本義 [continuous and meandering]。如:邐倚(邐迤;崎嶇不平,連續不斷的樣子);邐連(連續不斷的樣子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下》《辵字部》 ·邐
- 《唐韻》力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輦尒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行邐邐也。《集韻》邐迆,旁行連延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辵部》 ·邐
- 行邐邐也。從辵麗聲。力紙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行邐邐也。邐邐、縈紆皃。從辵。麗聲。力紙切。十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