彳
注音: ㄔˋ 讀音: chì
五筆86/98: TTTH 倉頡:HO 鄭碼:OIAA 電碼:1761
筆順編號:332 四角號碼:20202 UNICODE: 5F73
基本意思
chì ㄔˋ- 〔~亍(chù)〕慢慢走,走走停停的樣子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cik1
- 客家話:[梅縣腔]chit7[寶安腔]cit7[客英字典]chit7[客語拼音字匯]qid5[海陸豐腔]chit7[臺灣四縣腔]tsiit7
詳細意思解釋
- 彳 chì
〈動〉
- (象形。小篆字字形象「行」,象縱橫相交的十字路。「彳」是漢字部首之一,習慣上稱為雙人旁。從「彳」的字多與行走、行為和道路有關。本義:慢步行走)同本義 [walk slowly]
- 彳,小步也。象人脛三屬相連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謂股、脛、足三屬。
- 彳亍中輟。——潘岳《射雉賦》
- 又如:彳彳亍亍(腳步聲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寅集下》《彳字部》 ·彳 ·康熙筆畫:3 ·部外筆畫:0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丑亦切,音敕。《說文》小步也。象人脛三屬相連也。《集韻》彳亍,足之步也。《元包經》爪丮血,趾彳亍。《潘岳·射雉賦》彳亍中輟。《註》徐爰曰:彳亍,止貌。張銑曰:行貌,中少留也。 又《集韻》甫玉切,峰入聲。足下齊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彳部》 ·彳
- 小步也。象人脛三屬相連也。凡彳之屬皆從彳。丑亦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