薇
注音: ㄨㄟ 讀音: wēi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13 簡體總筆畫:16
繁體部首:艸 繁體部外筆畫:13 繁體總筆畫:19
五筆86/98: ATMT 倉頡:THOK 鄭碼:EOQM 電碼: 5633
筆順編號: 1223322521353134 四角號碼: 44248 UNICODE:8587
基本意思
wēi ㄨㄟˉ- 〔紫~〕a.落葉小喬木。開紫紅色或白色花,結球形蒴果。供觀賞;b.這種植物的花。均通稱「滿堂紅」。
-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結莢果,中有種子五六粒,可食。嫩莖和葉可做蔬菜。通稱「巢菜」、「大巢菜」、「野豌豆」。
英漢互譯
- osmund
方言注音
- 粵語:mei4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mi2[客語拼音字匯]mi2[海陸豐腔]mi2[客英字典]mi2[寶安腔]mi2
詳細意思解釋
- 薇 wēi
〈名〉
- 草名,又名「大巢菜」 [bush vetch,hedge vetch]。一種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( Vicia sepium ),花紫紅色,結寸許長扁莢,中有種子五六粒,可吃。又名「野豌豆」
- 采薇而食之。——《史記·伯夷傳》
- 采薇而食者。——明· 顧炎武《復庵記》
- 知君秉性甘薇蕨,暇日相思還杖藜。——方文《訪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》
- 又如:薇藿(薇,菜名,又名野豌豆;藿為豆葉。指貧者所吃的食物)
- 指薔薇 [rose]
- 碧腦浮郭,紅薇染露。——宋· 周密《天香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薇 ·康熙筆畫:19 ·部外筆畫:13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微。《玉篇》菜也。《說文》似藿菜之微者也。《詩·召南》言采其薇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鉶芼:牛藿、羊苦、豕薇皆有滑。 又白薇,藥名。 又蘼蕪,一名薇蕪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薇蕪蓀萇。 又花名。《拾遺記》元熙元年,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,以爲壓勝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中書知制浩,開元號紫薇省。 又薔薇,見薔字註。 又《唐韻》武悲切,音眉。《爾雅·釋草》薇垂水。《註》生於水邊。 又薇銜,藥名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薇
- 菜也。似藿。從艸微聲。,籀文薇省。無非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