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艸部 >>

注音: ㄗㄤˋ 讀音: zàng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9   總筆畫: 12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9   簡體總筆畫: 12

繁體部首:   繁體部外筆畫: 9   繁體總筆畫: 15

五筆86/98:AGQA   倉頡: TMPT   鄭碼: EARE   電碼: 5520

筆順編號: 122135435132   四角號碼: 44441   UNICODE: 846C


基本意思

zàng   ㄗㄤˋ
  1. 掩埋死人,泛指處理死者遺體:安~。埋~。土~。火~。海~。~送。~禮。~儀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bury   inter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zong3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zong5[東莞腔]zong5[沙頭角腔]zong5[陸豐腔]zong5[臺灣四縣腔]zong5[客英字典]zong5[寶安腔]zong5[客語拼音字匯]zong4[梅縣腔]zong5

詳細意思解釋

奘 zàng〈動〉

  1. (會意。小篆字形。從「死」,在「茻」( mǎng)中,「一」其中,所以薦之。指人死后蓋上草席埋藏在叢草中。薦,草席覆蓋。本義:人死用草覆蓋埋葬,后用棺木埋入土中)
  2. 同本義 [bury]
    1. 葬,臧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葬也者,藏也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    3.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。——《荀子·禮論》
    4. 賜錢二百萬以葬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    5. 分其湯肉葬之。——晉· 干寶《搜神記》
    6. 而卒葬之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
    7. 以衣冠葬之。——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
  3. 又如:葬堂(為古代我國南方少數民族處置死者遺骨的一種方式);葬式(葬禮);葬虞(葬禮和虞祭。虞祭行于葬日,故用「葬虞」借指下葬的日期)
  4. 泛指處理尸體的方式 [form of inhumation]。如:火葬;海葬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葬 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9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則浪切,音髒。《說文》從死在茻中,一其中,所以薦之。《禮·檀弓》國子高曰:葬者,藏也。 又《集韻》才浪切,音臓。義與藏同。 又《正韻》茲郞切,音臧。《周禮·地官》族師,以相葬埋。劉昌宗引《漢書·尹賞傳》枯骨後何葬,協乎聲讀。 《韻學集成》或作塟,見《三輔黃圖》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一》《茻部》 ·葬
  • 藏也。從死在茻中;一其中,所以薦之。《易》曰:「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」則浪切〖注〗、、、,古文。

文四


English

bury, inter

葬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