萁
注音: ㄑㄧˊ 讀音: qí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 8 簡體總筆畫:11
繁體部首:艸 繁體部外筆畫: 8 繁體總筆畫:14
五筆86:AADW 五筆98: ADWU 倉頡:TTMC 鄭碼:EEC 電碼: 5487
筆順編號:12212211134 四角號碼: 44801 UNICODE:8401
基本意思
qí ㄑㄧˊ- 豆莖:豆~。
-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,像荻而細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ei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ki2gi1[客英字典]ki2gi1[臺灣四縣腔]ki2gi1[梅縣腔]gi1[寶安腔]ki2
- gi1
詳細意思解釋
- 萁 qí
〈名〉
- 豆秸 [bean stalk]
- 萁,豆莖也。從艸,其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- 種一頃豆,落而為萁。——《漢書·楊惲傳》
- 炊萁燧火。——《淮南子·時則》
- 又如:萁稈(大豆的莖。曬干后可作燃料);萁豆相煎(比喻骨肉自相殘殺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萁 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8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渠之切,音棊。《說文》豆莖也。《前漢·楊惲傳》種一頃豆,落而爲萁。 又《廣韻》居疑切,音姬。《韻會》菜,似蕨。《馬融·廣成頌》茈萁蕓蒩。 又草也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檿弧萁服。《師古註》服,盛箭者,萁草似荻而細,織之爲服也。 又《禮·曲禮》梁曰薌萁。《註》萁,語辭也。 又居開切,音該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爨萁燧火。《註》取萁木燧之,火炊之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萁
- 豆莖也。從艸其聲。渠之切〖注〗,古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