荑
注音: ㄧˊ 讀音: yí
簡體部首:艸 簡體部外筆畫: 6 簡體總筆畫:9
繁體部首: 艸 繁體部外筆畫: 6 繁體總筆畫:12
五筆86/98:AGXW 倉頡: TKN 鄭碼:EGYZ 電碼:5434
筆順編號: 122151534 四角號碼:44802 UNICODE:8351
基本意思
yí ㄧˊ- 割除田里的野草,引申為削平:芟~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ji4tai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ri2[寶安腔]ji2
- ti2[臺灣四縣腔]ji2[客英字典]ji2[梅縣腔]ti2
詳細意思解釋
- 荑 tí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艸,夷聲。本義:茅草的嫩芽)
- 同本義,引申之為草木嫩芽 [tender bud]
- 荑,荑草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茅之初生也。
- 自牧歸荑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靜女》
- 手如柔荑,膚如凝脂。——《詩·衛風·碩人》
- 五谷者,種之美者也;茍為不熟,不如荑稗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- 荑者,茅始熟中穰也,既白且滑。——《風俗通》
- 又如:荑英(新生的草);荑楊(新生的楊樹)
- 通「稊」。草名。一種像稗子的草 [a kind of grass which is like barnyard grass]
- 炳復次禁枯樹,樹即生荑。——《后漢書·方術傳》
- 生繁華于枯荑。——《晉書·元帝紀》
- 又如:荑枯(即「枯楊生稊」之意。喻絕處逢生;起死回生);荑稗(荑、稗為二草名,似禾,實比谷小,亦可食)
詞性變化
- 荑 tí
〈動〉
- 發芽 [germinate]
- 草陸生曰荑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- 陵罔掇丹荑。——郭璞《游仙詩》
- 原隰荑綠柳,墟囿散紅桃。——《文選·謝靈運·從游京口北固應詔一首》
- 另見 yí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荑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6
- 《廣韻》杜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田黎切,音啼。《玉篇》始生茆也。《詩·邶風》自牧歸荑。《衞風》手如柔荑。 又草木初生貌。《晉書·郭璞傳》蘭荑爭翹。《謝靈運詩》原隰荑綠柳。 又草也。《孟子》茍爲不熟,不如荑稗。通作稊。 又《廣韻》以脂切《集韻》延知切,音夷。《爾雅·釋草》莁荑,蔱蘠。《註》莁荑,草名。一名白蕢。 又芟刈曰荑。《周禮·地官》凡稼澤,以水殄草而芟荑之。 或作。*考證:〔《謝靈運詩》草木荑綠柳。〕 謹照原詩草木改原隰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荑
- 艸也。從艸夷聲。杜兮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