苕
注音: ㄊㄧㄠˊ ㄕㄠˊ 讀音: tiáo sháo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5 簡體總筆畫:8
繁體部首: 艸 繁體部外筆畫:5 繁體總筆畫:11
五筆86/98:AVKF 倉頡: TSHR 鄭碼: EYJ 電碼:5378
筆順編號: 12253251 四角號碼: 44602 UNICODE:82D5
基本意思
tiáo ㄊㄧㄠˊ- 古書上指凌霄花。
- 〔~子〕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莖細長,羽狀復葉,花紫色,可作綠肥。亦稱「野豌豆」。
- 指葦子的花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tiu4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tiau2[梅縣腔]tiau2[海陸豐腔]tiau2[客英字典]tiau2
詳細意思解釋
- 苕 sháo
- ——如「紅苕」[sweet patato]。甘薯的別名
- 另見 tiáo
詞性變化
- 苕 tiáo
〈形〉
- 高、遠 [high;far]。
- 如:苕亭(高聳的樣子);苕苕(很高的樣子;很遠的樣子。通「迢迢」)
- 另見 sháo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苕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徒聊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田聊切,音迢。《詩·陳風》邛有旨苕。《疏》苕苕,饒也。幽州人謂之翹,夏生,莖如勞豆而細,葉似蒺藜而靑,其莖綠色,可生食,如小豆藿。 又《詩·小雅》《苕之華》蕓其黃矣。《註》陵苕,一名尾,生下濕水中,七八月中花紫,似今紫草花,可染皁,煑以沐髮卽黑。 又《爾雅·釋草》連,異翹。《註》一名連苕。 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龍首之山,苕水出焉。 又苕苕,高貌。《水經注》虎牢臨河,苕苕孤上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壯亭亭以苕苕。 又《詩·苕之華》,徐邈讀作時饒切,同軺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苕
- 艸也。從艸召聲。徒聊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