苫
注音: ㄕㄢ ㄕㄢˋ 讀音: shān shàn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5 簡體總筆畫:8
繁體部首:艸 繁體部外筆畫:5 繁體總筆畫: 11
五筆86/98:AHKF 倉頡: TYR 鄭碼:EIJ 電碼:5390
筆順編號:12221251 四角號碼:44601 UNICODE: 82EB
基本意思
shān ㄕㄢˉ- 草簾子,草墊子:草~子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sim1sim3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zham1[海陸豐腔]zham1diam1[臺灣四縣腔]zam1diam1
- 潮州話:思奄2多奄6,siam2(siám)[澄海]siáng(siáng),diam6(tiam)[澄海]diang6(tiang)
詳細意思解釋
- 苫 shān
〈名〉
- (形聲。占聲。本義:用茅草編成的覆蓋物)
- 同本義 [cogongrass covering]
- 苫,蓋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白蓋謂之苫。——《爾雅》。注:「白茅苫。今江東呼為蓋。」李注:「編菅茅以蓋屋者曰苫。」
- 寢苫。——《儀禮·既夕禮》
- 乃祖吾離被苫蓋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
- 又如:草苫子;苫宇(草廬);苫茨(茅草蓋的屋頂);苫蓋(茅草編的覆蓋物。亦特指草衣、茅屋);苫蓑(茅草所編用以遮雨的覆蓋物);苫褐(草衣)
- 古代居喪時,孝子睡的草墊子 [straw mat]
- 寢苫枕草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十七年》
- 又如:苫條(氈條);苫塊(「寢苫枕塊」的略語。古禮,父母死后,兒子要睡草薦,枕土塊);苫次(指居親喪。即在苫、寢苫);苫席(用麥桿或茅草編的粗席。常墊于褥下或用于居喪);苫廬(古代在親喪中所居之室);苫壤(苫席與土塊。指居親喪中)
- 另見 shàn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苫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失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詩廉切,音痁。《玉篇》以草覆屋。《爾雅·釋器》白蓋謂之苫。《註》白茅苫,今江東呼爲蓋。《通鑑》被苫而耕。《胡三省註》被苫於身,以蔽雨也。 又兇服者,以爲覆席。《禮·檀弓》寢苫枕干。《儀禮·喪服傳》居倚廬,寢苫。《註》寢苫者,哀親之在草。 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魯大夫苫夷之後也。 又廉苫。《晉書·索靖傳草書狀》窈窕廉苫,隨體散布。又去聲,舒贍切,音閃。義同。 又《類篇》他兼切,音。靑苫,藥草。 《直音》作苫。苫字從艸作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苫
- 蓋也。從艸占聲。失廉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葢也。從艸。占聲。失廉切。今俗語舒贍切。古音在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