苓
注音: ㄌㄧㄥˊ 讀音: líng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 5 簡體總筆畫: 8
繁體部首:艸 繁體部外筆畫:5 繁體總筆畫:11
五筆86/98: AWYC 倉頡: TOII 鄭碼:EOW 電碼: 5376
筆順編號:12234454 四角號碼: 44302 UNICODE: 82D3
基本意思
líng ㄌㄧㄥˊ- 指「茯苓」。
- 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。
- 古同零,零落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ling4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lin2[梅縣腔]lin2[海陸豐腔]lin2[寶安腔]lin2[客語拼音字匯]lin2[客英字典]lin2
詳細意思解釋
- 苓 líng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艸,令聲。本義:植物名。苓耳,即卷耳)
- 藥草名。茯苓、豬苓皆簡稱苓。茯苓是寄生于松樹根下的一種菌類植物。豬苓是楓樹苓,生于楓根下的一種植物。二者均可入藥 [the cocklebur]
- 苓,卷耳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失時者苓落。——《漢書·敘傳》
- 山有榛,隰有苓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簡兮》
- 又如:苓龜(中藥名。即茯苓。因上等茯苓烏龜狀而得名)
- 豬屎 [pig dung]。如:苓通(喻賤物。豬糞叫苓,馬糞叫通)
詞性變化
- 苓 líng
〈形〉
- 零落。同「零」 [decayed]
- 得氣者蕃滋,失時者苓落。——《漢書·敘傳上》
- 又如:苓落(草木凋落。同「零落」)
- 草木青翠 [verdant]。如:苓蘢(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苓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靈。《說文》卷耳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菤耳,苓耳也。《註》卷耳形似耳,叢生如盤。《陸璣疏》可煑爲茹,滑而少味,四月中生子,如婦人耳璫。幽州謂之爵耳。《博雅》苓耳,枲耳也。 又《詩·邶風》山有榛,隰有苓。《傳》苓,大苦也。 又茯苓,藥名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。《魏志》潁川郤儉,能辟穀餌茯苓。 又豬苓。《本草註》其塊黑,似豬矢,故名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是猶昌陽引年,而進以狶苓也。 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扶苓縣,屬九德郡。 又通零。《說文》草曰苓,木曰落。 又《集韻》靈年切,音蓮。草名。《枚乗·七發》蔓草芳苓。《註》古蓮字。 《韻會》亦作蘦。又作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苓
- 卷耳也。從艸令聲。郎丁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