芄
注音: ㄨㄢˊ 讀音: wán
簡體部首:艸 簡體部外筆畫: 3 簡體總筆畫:6
繁體部首: 艸 繁體部外筆畫: 3 繁體總筆畫:9
五筆86/98:AVYU 倉頡: TKNI 鄭碼: EQS 電碼:5339
筆順編號: 122354 四角號碼:44517 UNICODE: 8284
基本意思
wán ㄨㄢˊ- 〔~蘭〕多年蔓生草本植物,斷之有白汁,可食。葉對生,心臟形。花白色,有紫色斑點。莖、葉和種子均可入藥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jyun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ren2[客英字典]jen2[臺灣四縣腔]jen2[梅縣腔]jan2
詳細意思解釋
- 芄 wán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芄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3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官切,音丸。《說文》芄蘭,莞也。《詩·衞風》芄蘭之支。《爾雅·釋草》萑,芄蘭。詳萑字註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芄
- 芄蘭,莞也。從艸丸聲。《詩》曰:「芄蘭之枝。」胡官切